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夏季寻找阅之美”走进个性书吧

品读一座城市的气质

  编者按:盛夏蝉鸣中,本报发起的“夏季寻找阅之美”系列活动在历时两个月后迎来尾声。我们的镜头,对准书和书店、书店和城市的情感世界,我们的纸笔,记录下书店人的感想和希望。回想初夏出发时的那份初衷,我们也欣喜地得到了一个答案:一座城,必有一些个性阅读之地,它们如一盏盏彩色的灯,串联起一座城市的阅读空间,赋予我们的精神生活以独特的情感。今天,我们为读者介绍4家城市书吧,一起关注实体书店的生存。

纯真年代:坐看云起

  有哪一家书吧开在半山腰上?那一定是纯真年代了,这是一家让你在登山喘气之余,静坐远眺西湖美景的佳处。

  从断桥往北山路,穿过宝石山下小弄堂,经过大佛寺遗址,拾阶而上,便是纯真年代了。此时转身,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进入书吧,安静素雅,三三两两地散坐着茶客。一杯茶,一本书,一个读书人,便与景色融为一体了。

  当然,书吧内长长的照片墙也在诉说着一段人与书的故事。无论是相识的,亦或是陌生的读者来到此处,都可以在照片中读懂“纯真年代”女主人朱锦绣的如歌往事,更可以品味到记录着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里的纯真年代,以及人生的清净与逸趣。

  说起书吧,女主人朱锦绣颇多感慨:“起初,家人都反对在这里开书吧,因为老杭州人的印象里,这就是打牌喝茶的休息站,可是我看中的是这里大隐于市的安静氛围,这里是一处适合阅读的地方。”她说,纯真年代就这样扎根了,在保俶塔下坐看杭州这座城的变迁,以自己的“纯真”,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默默地守护着一个安静、纯真的读书地。

1013咖啡书吧:闲情偶寄

  杭州文二路156号,往前几步是繁华街道,退后几步是狭长小巷,1013咖啡书吧就在这里。这是一家夫妻店,店主施惠强说:“1013,是我爱人王愫的生日。”

  书吧的门面很小,小到你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但这里的书够杂,每个喜好不同的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喜欢的那一本。杂乱摆放的书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这一毫无章法的背后却别有一番用意。“最开始,我还会分类摆放,后来发现,还是打乱了好。”施惠强笑着说,这样,读者就会一本本去找,说不定就会发现让自己惊喜的书。

  随性、无所拘束的阅读体验,是1013咖啡书吧给读者最真切的感受。但如果你想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却也是件难事,因为书吧从不主动组织读书活动。关于活动,店主有自己的标准:双休日,不接待;活动人数多,不接待;周一到周五,考虑考虑。

  “活动太多会打扰看书的人。”他解释说,“我们希望书店能给人一种闲情偶寄的调子。”

有间书房:交流空间

  这是“隐居”于余杭一个社区里的小书店,隔开了盛夏的炎热,透着别样的清凉。

  张健的“书房”面积不大,装修却很精致。很多书店人是“因为喜欢书”才开起书店,张健也不例外。张健给自己的书店起名“有间书房”:“就像把自己的书房搬到一个公共空间,谁都可以进来看书。”

  有间书房不卖畅销书,卖的都是小众、深度、带点学术味道的书。对张健而言,开书店是自己的兴趣,盈利不是第一目的。因此,曾有顾客评价张健——“一个有追求的店主,诚实可爱。”

  在纸质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取代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开一家实体书店?

  “无论有没有书这个实体,阅读空间是不会消失的,包括读书沙龙交流方式也不会消失。”张健认为,不论书的形式如何变迁,有间书房始终有存在的意义——为书友提供一个公共的阅读和交流空间。

  爱书人总是存在的,张健始终坚信这一点。

1758:读书悟道

  早就听闻杭州青芝坞里有家名为1758的别致书吧,这一次,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在一片小树林旁散落着几幢小洋房,一幢有着特殊气息的洋房坐落其中,一定就是它了。

  1758是一间非营利性质的书吧,在这里看书、喝茶,请君自便,所以有许多读者在这里一窝就是一天。而店主,则是3个30多岁正当年的小伙子,都曾在各自的领域打拼,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他们发现彼此都有相同的梦——“读书以悟道,品茗以会友”。于是,三人辞职,建起这座书吧。

  招呼我们的伯牙,是其中一位店主。他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这个城市中有一处自己的阅读空间,能把这里当成自家的书房。”

  为什么叫“1758”呢?“这是谐音,意为‘一起悟吧’,或者是‘一起舞吧’,‘悟’和‘舞’都是对阅读、对生活的理解境界。”伯牙说,这里像是城市里的世外桃源,安静,看书累了抬一抬眼,便是满目的绿意。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品读一座城市的气质 2014-08-07 浙江日报2014-08-0700011;浙江日报2014-08-0700012;浙江日报2014-08-0700013;浙江日报2014-08-0700014;浙江日报2014-08-0700015 2 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