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网络募资便捷却藏漩涡——

众筹族,游走法律边缘

  核心提示: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千千万万素未谋面的人争取资金支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了这种方式。于是,众筹应运而生。相比传统方式,众筹准入门槛更低,选择更多、更灵活。然而美丽光环下,众筹也暗藏信用、技术、法律等诸多风险。

  “因为某个创意或项目,一群陌生人走到一起,彼此赏识,相互激励,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当得知众筹这种融资方式,29岁的杭州姑娘童佳(化名)激动不已,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众筹族”行列。她的梦想,也因此得以实现。

  正面:

  众人拾柴火焰高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青年旅舍,是童佳多年的梦想。

  去年下半年,她开始找房源,协商承租事宜。开一家青旅需要四五十万元资金,不过,童佳并没有东奔西走筹资,而是选择网络众筹,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在目前日益喧嚣浮躁的商业社会里,大家都渴望通过旅行让心灵放松。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青旅这个小驿站,来帮助大家寻找迷失的梦想,留住往事中最珍贵的东西,探寻未来的美好生活……”童佳把开青旅的想法发布上网,然后向陌生的网友们筹集资金,寻觅那些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她用细腻的笔触,抒写自己心中的青旅梦。因为是初次尝试,她的筹资目标是2万元。今年1月至3月,她的项目先后获得30多名网友的支持,筹资目标顺利实现。

  尽管筹来的资金只占青旅总投入的一小部分,但看到项目深受网友们的支持和鼓励,小试牛刀的童佳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次众筹,筹集资金只是目的之一,还想做做宣传预热。”童佳说。

  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众筹平台——众筹网上,记者看到,众筹项目被分为科技、设计、出版等门类。一家充满创意的咖啡店,一本个人出版的新书,一场热情似火的公益活动……五花八门的众筹项目有近2000个,它们都通过互联网向大众募集资金,而支持者的资助金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

  众筹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其标志是2009年4月Kickstarter网站的上线。Kickstarter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面向公众筹资,为有创造力的人提供获得资金的机会,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2011年,众筹第一次进入中国,渐渐被人熟知。

  以往,创业者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很多激情澎湃的创业者,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为继。而众筹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两者间的鸿沟,让双方的资源合理匹配。

  创业者和创意者通过网络发布项目内容,明确筹集的具体时限和金额。同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投资人,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资助。一元两元、一百元两百元的资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旦达到筹资目标,创业者就可以实施项目。而支持者获得回报的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新开发的产品……

  众筹,让童佳离梦想更近一步。前不久,她的青年旅舍顺利开业。依据之前的约定,她根据支持者的出资数量给予相应的回报:有免费入住,有手绘明信片,也有特制小礼品等。

  反面:

  竹篮打水一场空

  较低的准入门槛、大范围的传播、贴上梦想的标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众筹大军。8月2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国内众筹募集总金额近1.9亿元。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众筹并非都以美好为结局。几家欢喜几家愁,上海的仇先生最近就遭遇一件烦心事。

  专注于国学教育的仇先生,一心想办一家国学幼儿园。今年4月16日,一位朋友告诉他,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有家博雅幼儿园,因办不出执照想转让。一番实地考察后,仇先生十分中意,只是园方开出的120万元转让费,让他望而却步。

  这时,他想起有个女孩通过众筹开设咖啡馆的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众筹。“只要2000元,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幼儿园,让我们一起开办一家国学经典幼儿园吧!”4月22日凌晨,仇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个众筹帖。按照规则,每位出资者都可以成为幼儿园的股东。众筹帖发出当天,就引来两笔资金:第一笔股金是2000元,由一家知名企业老总出资;第二笔资金1万元,来自贵州的一个5口之家。

  为让更多人信服,仇先生还举行两场说明会,带网友实地考察幼儿园,并成立监事会、董事会和股东会,民主选出监事长和董事长,一切看似顺利。

  网友的出资金额和热情,远远超过仇先生的预期。起初,他的筹款目标是120万元,但近一个月内,他就火速筹到138万元。仇先生怀揣80余名网友滚烫的办学款,与幼儿园方面签订了转让协议,并付清了120万元转让款。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是一家被取缔却顶风开办的无证幼儿园,根本无法通过审批,120万元瞬间打了水漂。

  “转让人明知这是非法办园点,却将包袱甩给我们,这是明显的商业欺诈行为。”仇先生决定报警。而对80余位出资网友来说,如何退款则成为棘手之事。

  事实上,“凑份子”式的众筹模式,在杭州也不是新鲜事。一年多前,西湖区一家由110名股东合力打造的咖啡馆开张。它有这样一段自我介绍:“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家,有学生,有律师,有设计师,有教师,有公务员,有医生……大家真诚乐观,平等向上,各项工作正在一步步推进,我们一步步把梦想搬进现实。”

  最少出资2000元就能成为股东,咖啡馆项目一经发出就聚集大批支持者。最终,110人总共凑集60余万元。梦想很丰腴,现实很骨干。有关咖啡馆的每项决策,股东们要付出高额成本。于是,股东开会经常发生争吵,而咖啡店一直盈少亏多。

  赢面:

  化解风险促规范

  网络的魔力,让很多众筹项目一开始就收获极大关注。然而,募集到资金,只能算作众筹项目的开始。不少项目拥有好的开端,却没能收获好的结局,形式上松散的众筹项目,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众筹在中国发展迅猛,但仍属新兴事物,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众筹行为,日常监管几乎处于空白。而在外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此类平台很容易变成诈骗或非法集资的牟利工具。

  与此同时,作为面向公众的集资,众筹很容易被贴上“非法集资”的标签,触碰法律红线。事实上,我国的众筹业,特别是股权众筹,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虽然股权众筹如将股东数量控制在200名以内,被法律所允许,但这不意味参与众筹不用承担风险。

  有专家指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大部分不具有专业的风险预估能力,对众筹项目的收益形式和风险点缺乏必要了解。他们对项目的了解,几乎都来自网络和创业者的介绍,很容易被迷惑。而由于众筹参与的门槛相对较低,出资金额小,其风险更容易被忽略,若造成损失也更难追讨。

  对创业者而言,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如果将创意或项目在众筹网站上表述得太详细,可能会导致智力成果被他人剽窃。而简单描述,又可能无法完成融资计划,这使得他们陷入两难境地。国内众筹平台良莠不齐,不同团队能力不一,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迥异。

  法律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管,众筹容易发生纠纷,一旦出现项目亏损或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矛盾极可能爆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众筹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规范是关键。法律完善,监管得当,就能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 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形态,众筹模式激发了草根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众筹模式的中国之路面临考验,对信用和风险的合理把控,将成为众筹模式在中国做大、做强的决定性因素。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众筹族,游走法律边缘 2014-08-07 浙江日报2014-08-0700011;浙江日报2014-08-0700009;浙江日报2014-08-0700021;3574238 2 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