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花开两载
书法教师,放飞梦想
本报富阳8月1日电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夏超
潇潇雨丝拍打玻璃窗,教室里130名“蒲公英计划”的学员屏息凝神,静听来自中国美院的书法教师讲解王羲之字势的“龙跃天门、虎卧凤阁”之妙。不少人面前的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好几页。
这个夏天,“蒲公英计划”已经走到了第二个年头。这个大型公益培训项目由浙江日报、美术报联合著名书法家陈振濂自去年3月起共同发起,每年招收一批来自基层中小学从事或热爱书法教学的教师,进行书法技巧、鉴赏及教学等方面的系统培训,重在培养优秀的书法教育人才,由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及西泠印社、浙江书法家协会的各级专家担纲任教。培训不仅学费全免,来自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老师,还享有住宿与交通资助。
带着梦想,随风飘荡;带着希望,向前飞翔。就像在风中轻舞飞扬的蒲公英,两年来,“蒲公英计划”的种子飞散向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活动自面向全国正式启动招生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广大中小学书法教师的热捧,每年的报名人数都超过千人,录取比例超过10:1。两年来,共有超过230名学员接受培训,最北的来自于黑龙江,最南的来自于海南,最西的来自于新疆,最东的来自于浙江沿海,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第二批学员王网是来自陕西汉中宁强县的一名美术教师,她所在的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是当地唯一一所初中,全校甚至全县没有一个专职的书法老师。酷爱书法的王网一直尝试着将书法引入课堂,但无奈仅凭自己、仅凭习字练帖的一点“童子功”有心无力。每次,在课堂上问起学生“用过毛笔吗?会写书法吗?”都会是她最心酸的时候。
得知自己入选“蒲公英计划”,王网在教室外悄悄流下了眼泪,因为她觉得终于可以给孩子们做得更多。培训开始的几天来,她总是一早赶到教室,深夜还在和同期的学员们讨论着当天的课程,笔记和录下的课堂音视频都会小心地整理好。“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知识,还有书法教学的方法。”王网告诉记者,她回去后要把在富阳学到的东西尽快跟学校和县里同样喜欢书法的教师们分享,做一棵在当地扎根开花的“蒲公英”。
与王网一样,来自新疆福海县西城区寄宿制学校的书法教师宋红也是为了一个书法教育的梦想加入“蒲公英计划”。“一笔一划写字,一撇一捺做人”,这是她送给班上的汉族和哈萨克族孩子们的话,书法对于她来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不仅是汉族孩子,许多哈萨克族学生也喜欢汉字书法,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教好课,让民族共同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正如作为培训班主讲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师周振所感慨的,相对于他们平时在学校里带的学生,培训班的学员们有着更强的求知欲:往往是中午和晚上下了课还围着教师不肯走,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就是因为他们来到这里的‘初心’,因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感染了我们,讲课更加不敢懈怠。”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已于2011年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但是,正如“蒲公英计划”的发起人陈振濂所说,如今书法教师匮乏成了“书法进课堂”的最大障碍。据悉,“蒲公英计划”明年将继续推行,为推动“书法进课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