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老民警好作风激励年轻人——

那些年的警察故事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胡学军 翁蓓蓓

  30年前,公安民警是怎样办案的?对广大年轻民警来说,要准确回答这道题恐怕有些难度。日前,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开展了一场以50岁以上老民警为主角的“我的从警生涯”主题征文活动,并同步推出网络专栏。时光荏苒,真情不变。老民警们的故事给全局民警,尤其是青年民警上了生动一课。

  为抓捕一名嫌犯,连续6年到嫌犯老家过除夕。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发生在朝晖派出所民警杨民身上。杨民今年50岁,曾是一名资深刑警,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1995年秋的长庆街凶案。当杨民和同事赶到现场时,尸体严重发臭。经侦查,警方锁定嫌疑人为河南商城县人陈先铎。但在那个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时代,锁定嫌犯和抓到嫌犯之间还有千山万水之隔。22天的路程,他跟同事先后奔波于河南商城、重庆潼南、湖北巴东等地,但始终找不到陈先铎。接下来的6年里,杨民每年都跑去陈先铎的老家过除夕。正是靠着这份坚持,他终于感化了陈先铎的家人。最终,陈先铎在宁波投案自首。“我也想过,这么做可能白费力气,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全力以赴。”杨民说。

  59岁的长庆派出所民警董杭山,亲手写下了5000余字的回忆录。1979年,他加入刑警队。那时,下城区范围的日均刑事案件是1起至3起。分局刑侦技术组连他在内只有3名民警。董杭山的装备是一只勘查箱、一台“海鸥120”相机,外加一辆28吋自行车,制图、现场笔录、拍照固定都独立完成。1985年5月,他调到长庆派出所工作,成为社区民警。当时,对社区民警的要求是,必须熟记居民区每个人的体貌特征,见面就能叫出名字。有一次,分局考核组来抽查熟悉率,现场认人,他顺利应答,为派出所年终考核达标立了一功。

  不仅做好分内事,还要“多管闲事”,这是老民警的共同写照。15年来,下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杨政自觉承担起死者家属与殡仪馆间的协商工作。每年,杨政要去殡仪馆协商相关事宜达几十次,有时大年三十,别人在家中团聚,他却还在殡仪馆协商火化事宜,连殡仪馆工作人员也和他开玩笑:“又来给别人做孝子了!”截至目前,他通过民政局、殡仪馆多方走访协调,为死者家属减免冷藏费、火化费用共计8万余元。

  目前,下城公安分局在网上同步推出“我的从警生涯”征文专栏,并配上老民警的历史照片,很快成为全局民警关注的热点。“一个人的时光或许有尽头,但许许多多人连接起来的时光是没有尽头的。曾经年轻的老民警把最珍贵的人生感悟,交给了年轻的接班人,而我们也应该义不容辞担负起这个责任。”石桥派出所年轻民警谢炯感慨地说。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那些年的警察故事 2014-07-30 3564433 2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