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本报助学活动继续升温

爱心涌向寒门学子

  记者 张丽 通讯员 盛相良

  本报杭州7月28日讯 方乐鸣笑了,像酷暑天吃下一个冰淇淋一样甜蜜。自本报与省青基会、总工会联合开展“圆梦2014——关爱贫困大学新生”活动以来,方乐鸣创办的浙江海贝服饰有限公司签下了一份15万元的捐助意向书,共结对10名困难大学新生。

  “如果年轻人因为贫穷而上不了大学,就太可惜了。”今年42岁的方乐鸣是杭州余杭区百丈镇人,8岁时母亲去世后,他与父亲、姐姐相依为命。

  方乐鸣从小成绩优异,一直梦想着能上大学。但是他永远都忘不了,当盖着邮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的那天,父亲皱着眉头猛抽烟的情景。方乐鸣体谅家里的困难,主动提出“不想上大学,想工作”。

  此后,方乐鸣没有放弃学习,他不仅参加自考课程,还经常自费去各大名校读MBA。

  近几年,方乐鸣的浙江海贝服饰有限公司在磐安捐赠了一所希望小学,还在杭州一些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我们公司每年还会拿出200多万元,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

  “今年结对的这10个孩子,我们会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以后会将这个捐助活动持续下去。”方乐鸣说。

  除了“海贝服饰”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个人感动于本报的报道,自掏腰包与贫困大学新生结对。

  宁波人金文这次结对了仙居的大学新生金晶,该生今年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帮助到别人,我感到很开心。”金文说。

  “看了你们报纸的报道,感触很深,几千元钱就可以帮助学生圆大学梦,我觉得很值。”杭州人章建生也资助了刚考上杭州师范大学的龙游贫困新生钱鲁颖。

  据统计,自爱心活动开展以来,已有54名大学新生获得结对,金额43万元。

  各地正在陆续推荐一批贫困的大学新生。龙游人李卉以理科624分的成绩,考上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这对于一个一只眼睛装着义眼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4岁开始,李卉被诊断出眼睛有问题,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四处借钱为她治病,经济情况一直不好。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9岁的弟弟,只靠爸爸在厂里打工赚钱。李卉读书刻苦,希望自己考上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像李卉一样刻苦的贫困大学新生还有很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献出爱心。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爱心涌向寒门学子 2014-07-29 3564004 2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