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文章导航

“设备革命”的永康试验

  一个寻常的午后,永康汽车西站劳动力市场,35岁的油漆工任应松,拿起手机告诉家人自己换了份新工作。

  “按下按钮,机器就会动起来的那种。”贵州籍的小任试图向家人解释。在此干了5年家装油漆工的小任,早已摸熟了这里招工的套路,“干这活工资得要高点,那种味道叫老板自己去试试,”但这两年他发现有的老乡干干净净也能拿不少钱,悄悄打听就明白了,是机器干活,人只要管机器就成。他赶紧抽空来这转转,今天终于成了。

  “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借助五金工业纽带,永康已形成了门、杯、电动工具、电器厨具、休闲器具、技术装备、金属材料、汽车等八大五金相关产业。

  小五金长大了,制造工艺也得随之而变。用工成本、制造效率等挑战着这里的一家家工厂。

  这里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但规上企业仅600多家。2014年夏天,我们来到永康,看到这里正经历着一场人与机器较量的“革命”:他们用一台台先进水平的机器,装备起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告诉我们这些小企业群进入了机器大工厂时代。

  是的,在这个二产比重达到65%的县域,一场被称为“机器换人”的设备革命正在进行,一场以机械化加工需求迅猛增长为代表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以新的方式演绎。

1 决策者的洗礼

  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必须打破低端路径依赖。设备革命亦然。亲历这场革命的永康企业家们知道,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可能有风险,但也会伴随着更大的收益。创业者们在此经受新的洗礼。

  中午来到永康市芝英镇,天行集团董事长应天行正在厂区里悠闲地踱着步子,看着湖中四只伸着长长脖颈的天鹅优雅地从水面划过。

  几年前,应天行可没这份淡定。

  2007年,应天行的儿子应咏志从日本留学回来,接手天行集团旗下的鸿耀高新铜材公司。对洛铜集团、安徽铜陵铜厂、安徽金威铜业等几家国内知名铜制品企业走访后,小应大吃一惊。他发现自己的工厂离国内这些一流企业,至少相差30年,“怎样才能继续走下去”。深受触动的小应决心进行大手笔的技术改造。

  这一想法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换设备,产品销售肯定受影响,投入的巨大资金会不会打了水漂?”作为永康最具代表性的第一代企业家,老应深知今天的积累实属不易,花钱须慎之又慎,决不能“瞎折腾”。

  “如果不换新设备,生产新产品,早晚要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父子俩关于“换”还是“不换”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在小应的软磨硬泡下,老应终于答应给他一个尝试机会——调用3亿元进行“造血”。从2008年至2013年,顶着“败家子”埋怨的小应陆续淘汰了工厂里所有的旧设备。由于工厂陆续引进的设备处于调试安装中,企业连续多年亏损,说起这段经历,老应仍免不了责骂声。终于,2013年国内行业处于低迷时公司扭亏为赢。小应透露,今年鸿耀的产能将大幅释放,预期销售额超过20亿元。

  父子冲突就此“化险为夷”,这次“洗礼”让老应开始拥戴儿子再次发起设备革新——今年,尝到甜头的小应决定再投资6000万元上一条新材料生产线。据说,这条线将使铜制品的毛利率达到30%,远远超过普通铜材产品5%左右的毛利率。

  应咏志的初中同学、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薪,2005年接手父亲创办的企业,也加入到“机器换人”的大潮中来。

  胡永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厂房原有500名工人,月产铝锅30万只左右,技改后,350名工人,一个月能生产60万只铝锅,产量比之前整整翻了一倍。“设备投入了3000多万元,公司一年的产值就增加了一亿多元。”

  企业家们常根据投资回报来做出抉择。在永康,随着一些先行者以改进“装备”改善收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设备革新大军。与当地企业接触较多的永康市经信局局长倪应生感到,虽然其中不乏痛苦的过程,但在更多企业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永康企业迈出了坚定的步子。

  这次革命,不仅对企业决策者,对地方政府决策者也不啻于一场“洗礼”。记者了解到,应对人口红利渐失,用工难、用工贵等一系列问题,当地政府提出“二次出发”,提质增效、增强工业综合实力,推进“机器换人”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抓手。当地的引导政策,也在帮助当地众多企业“扶上马”,催化他们亲历这场革命的意愿。

  根据当地专门下发开展的“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实施细则,永康市对参加“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企业进行不同奖励。据不完全了解,2011年至2013年的3年间,119家企业曾受惠于“机器换人”的7837万元相关政策奖励,其中单个企业最高奖励达730万元。

  不久前,永康市政府继续出台政策,开展“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三年工业累计达到430亿元以上,设备投入17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一批“机器换人”技改项目,力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三年累计下降20个百分点以上;职工劳动报酬三年累计提高2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0万元/人以上;确定“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入围项目300个以上……

  浓厚的氛围中,更多从业者加入了这场变革大军。

2 新产品的挑战

  熟悉孙建勇的人,都说他一辈子只有两个爱好:一是琢磨设备,二是买设备。“办厂一有点余钱,就被他换成了设备。”孙建勇的妻子、浙江浩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楼晓红没少抱怨。

  “没有好的设备,就生产不出好的产品,好订单就拿不到。”平时寡言少语的孙建勇,一谈起机器设备立马打开话匣子。

  要上新产品,就要换上新设备,孙建勇为此屡试不爽。1983年为生产电风扇配件,用上了一种手摇脚踩的压铸机;1989年看上了柴油机配件,改用二手液压机;1995年决定做摩托车配件,又换下了设备;再到2004年进军汽车配件,孙建新发现必须得用全自动压铸岛才能做出好产品。

  2012年开始,这家当时年产不过数亿元的企业顶住压力,陆续投入4亿多元对企业进行“换血”。与香港力劲合作引进顶级机器人,淘汰过去的全部生产线。如今,浩天公司压铸车间里的15个机器人已经陆续到位。记者看到,机器人压铸岛开动之后,只见两条大铁臂一番捣腾,不一会就变戏法似地“捧”出了一个汽车发动机缸体成品,从压铸、吹气、喷塑,再到取件,整个过程不足4分钟,一个员工就能轻松操作。

  这些机器人使工人减了一半多,产品稳定性大大提高。浩天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生产全铝发动机缸体的企业,迅速进入了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品牌的供应商队伍。

  赢得市场不能一味换花样,首先要在品质上下功夫。

  哈尔斯进入保温杯行业的时间并不长。短短15年时间,哈尔斯从当地一家以生产铅笔和电子秤产品为主业的小型民营企业,一跃成为中国保温杯行业的领头羊,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有一些客户发现,论品质,哈尔斯保温杯已不输如膳魔师、象印等有上百年生产历史的国外企业的产品。

  奥秘在车间里。跟着哈尔斯公司总经办主任胡敏走进喷涂车间,记者隔着玻璃窗能清楚地看到机械手喷涂的全过程。一只只机械手手持双枪,对准杯子左右开弓,自上往下地对其进行均匀喷涂,以前人工喷漆不均匀而返工的事不再有了。

  做出好东西,还得效率快,设备显然也派上了用场。

  在“超人”的注塑车间,两条流水线上仅有几名员工,机械手有节奏地将压制好的塑料元件从注塑机上取出,然后自动进入支流水线,接着再进入总流水线,员工只要将机械手送出的塑料元件进行简单处理就完成了整个注塑程序。自动粉料、废料100%回收利用……车间里的40多台机械手越来越“聪明”了。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产业——汽车制造业,从业者们更能深切感受到,这种变革的意义所在。

  在众泰集团的车底焊接车间内,十几名操作工人被满满的全自动化设备“遮盖”。2013年,众泰汽车投资2800万元,引进了14台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汽车底盘台架实验检测设备和压装检测设备,完成了对汽车底盘焊接生产线的改造与提升。现在车身的焊接全部由智能焊接机器人来完成,质量的均一性得到了保证。去年,企业的材料利用率达到96%,产品一次合格率由原来的95%提高到99%。

  从品质到效率,离开了设备革命,汽车生产车间简直无能为力。据了解,众泰汽车永康生产基地今明两年技术升级投入就将超过1亿元,2014年将引进20台焊接机器人、涂装及总装机器人,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将部分人工运输物料系统改为自动化智能化运输物料系统,生产效率将提升20%以上。

3 作业者的新“外衣”

  当众多永康企业为了制造新品、提升效率启用各种机器设备时,各个车间里的作业者和作业方式也在变革。机器设备替代了大量的手工作业者,因此分流的务工人员随着与机器“相处”的进程逐渐向技术型的产业工人转型。

  去年夏天,当“哈尔斯”启用新型喷涂流水线设备时,喷涂工人杨永清一下子成了其他车间工友们羡慕的对象,工作轻松了,收入也涨了。在这位年轻的贵州小伙看来,更重要的是“学上了自动化技术”。他指的是,自己已从一名喷漆工转变为操纵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员”了。

  在旺达集团汽配加工中心车间的一隅,记者发现了一台由两个机器人组成的庞然大物。

  “毛坯送进去,出来的就是汽车配件成品了。”操纵台上的云南工人刘正申得意地向记者介绍,自己手里掌控的是价值超过千万元的2500吨压铸机器人。说话间,他娴熟地在操纵台上按下一连串按钮,机器人便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按照指令,乖乖做起了动作。

  操纵这台机器前,刘正申已经在压铸的岗位上工作了5年。这两年,他眼看着车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备越来越高级,原本需要6个人完成的流水线过程,现在一台机器一个工人就可以完成;脏活累活机器人干,自己穿白衬衣上班也没问题。“从前靠力气吃饭,现在靠脑子。”刘正申也在憧憬自己的新未来。

  旺达的一串数据对这一变化给出了解释:投入1亿多元引进了43台压铸机器人及精密加工中心生产设备。公司员工从最多时的18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900多人。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了99.5%,产量增加25%,节能节电30%。目前公司生产的汽车配件已进入国内多家知名汽车生产公司的采购链,预计今年生产总值同比提高20%左右。

  一流的设备要有一流的工人操作。集团副总裁吴健民介绍,以前招一线工人从不看学历,今年招一线员工尝试着开出了“大专以上”的要求,汽车配件事业部按此条件新录用了28名大学生工人。

  当地人告诉记者,在不少五金行业,原来的工人不会写字也没关系,只要体力好。但现在用上机器后,这些人不行了,好多厂的一线工人是中专生甚至大学生了。

  得益于“机器换人”,近3年来,永康工业产值平均增长了16.67%,但外来务工人员减少了近12万人,而且相当一部分工厂的外来务工人员向第三产业分流。留意当地汽车西站劳动力市场里的不少招工牌,会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工作地点不在永康。

  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这场设备革命,不仅是技术改造,还意味着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等,试图从工业1.0向2.0甚至3.0升级。

  门业企业星月正在品味的是“柔性生产”、“精益生产”。实现了多品种同步化和短交期的柔性制造后,工人劳动强度得到了均衡,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场地利用率也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质量瑕疵,不会导致批次质量问题,提升了产品品质。

  星月门业总经理王晖测算发现,新作业流程使生产效率提升40%,生产过程损耗减低30%,节约30%生产场地,钢质门生产周期下降2至5天,使公司的综合效益大幅改观。

  对于设备革命,凭借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尤奈特”董事长李金东最关注的是效率。他认为仅仅减人是远远不够的,采购机器,一味拼产能,不符合当下市场化路径。“尤奈特”在搞自动化同时,全力推进信息化和管理创新。今年投入设备同时,还在装配线上进行了较大改造,把一条线改造为三条线,实现小线化生产,效率大为提升。

  ……

  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凭借他们对市场的领悟,探索着工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在永康成长并攀升至70亿级规模的众泰集团,对制造业的装备变革有着更深的感悟。在董事长吴建中看来,“机器换人”是具象化的形容,“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用上一些新设备”。对汽车制造业来说,上世纪自动化就已普及了。他认为它所指向的是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等,都将是未来制造业升级的方向。目前,自动化、环保、智能已被确定为众泰今后投入的重要领域。今年众泰集团将继续加大技改强度,计划新增80台机器人充实到涂装、焊装、总装生产线。将技术改造项目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智能化步伐。

  各种收集到的信息试图告诉我们,永康所演绎的设备革命,正在为当地五金产业刻画升级版的新蓝图。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设备革命”的永康试验 2014-07-28 浙江日报2014-07-2800009;浙江日报2014-07-2800010;浙江日报2014-07-2800012;3437682 2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