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健全机制
海宁营造“敢担当”氛围
市委报道组 李迪刚
通讯员 陈一飞
本报讯 近日,海宁市开展“怕担当”集中治理行动,从干部思想上不愿、行动上不敢、能力上不足等多个维度破题,通过营造“敢担当”的氛围,构建“敢担当”的机制,为干部“怕担当”的诸多现象“对症下药”。
集中治理行动中,海宁市对“怕担当”干部不避姓名进行公开批评,在干部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今年初以来,海宁市先后对7名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开展约谈,对2名“怕担当”领导干部予以岗位调整。通过对公务员量化考核及结果运用,30名干部被确定为末位告诫对象,实行3个月的告诫期。在中心工作推进中,海宁市曝光“五水共治”和“无违建”创建的负面典型80余个。
让干部“敢担当”,就要让他们担当得有底气。海宁着眼于让“敢担当”干部推得出,定期广泛开展不定向民主推荐,排除定向推荐中岗位对推荐结果的影响;严格执行实名推荐制度,组织或个人推荐领导干部拟任人选的,均以书面实名推荐形式提出,提高推荐担责意识,防止“关系”推荐;加强推荐结果与干部日常表现的印证分析,做到既看票又不唯票,不让“敢担当”干部吃亏。
在年度考核测评方面,海宁市打破常规,在原来简单对工作成效及干部工作能力、工作状态进行评价外,增加对工作担当情况的评价。按“工作总量、工作难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4个维度,测评量化得出“工作担当系数”,并反馈干部本人,给挑重担干部以公正评价。对“敢担当”干部给予“绿灯”表扬,对“怕担当”干部予以“黄灯”提醒或“红灯”预警。
“治理干部‘怕担当’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面临着不少困难。我们将不断通过营造声势、健全机制等多个路径,着力形成干部‘愿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政治生态。”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雨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