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聪明向左,精明向右

  吴孟婕

  对于当下的90后、00后青少年来说,通往“星光大道”的入场券无外乎主打唱歌、跳舞、表演的选秀活动。他们或许不知道,就在十几年前,“会写作文”也可以成就明星——韩寒、郭敬明都是从当时很有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少年得志”的,前者尖锐犀利不乏黑色幽默,后者故事唯美文字华丽,风格迥异的二人似乎一直较着劲。

  所以,近来被频频刷屏的有关郭敬明的《小时代3:刺金时代》和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比较、评论甚至口水战都并非新事——在电影的路口,两位同龄人再次相遇。

  《小时代3》的故事和叙事颇不严谨,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背叛和欺骗中,常常吵着吵着就跑调走音了,反正谁都知道,结尾一定会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过,影片中该笑的地方,观众还是都笑了,该难过的时候,几乎全场静默——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它精打细算地找到了“对的人”。

  作为一部专门拍给年轻人看的影片,《小时代》众多宣传语中有这样一条:“诞生5年来,约有2500万人读过这个故事。”言下之意,他们也将成为电影的观众。于是,一直被视为一个精明商人的郭敬明集结了青春养眼的明星阵容,预约了朝气蓬勃的暑期档观众群,用华服、豪车堆砌了一场场浓墨重彩、洒满金粉的少女梦。

  韩寒未必像郭敬明一样精明,他的优势在于“聪明”——他很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拍电影,并试图用一贯擅长的“举重若轻”的方式传达观念,比如理想与现实、行走与牵挂,比如破败的故乡和逝去的时光。《后会无期》在美学上同样是有追求、有修饰的,只不过与《小时代》恰恰相反,它的场景大多发生在荒原、野外,对化妆的要求是不修边幅、胡子拉碴,演员的服装也要脏兮兮的。

  故事在韩寒写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里已有了影子,搬上银幕却有些拖沓,公路片成色不足。画面娓娓道来,情感缓慢铺垫,淡淡地开始,然后淡淡地结束,或者说,它的动力引擎是“段子”和“道理”,而不是“故事”。100多分钟的电影,韩式冷幽默贯穿始末,无论你笑点多高,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还都是原创。但常常是,刚刚建立起的文艺腔调、好不容易酝酿的感动,也随着一句“凹造型”的台词荡然无存。《后会无期》不乏细节,但细节散落在影像之间,需要观众自己拾掇。

  7月24日,《后会无期》上映当天,郭敬明派女一号顾里的饰演者郭采洁“空降”杭州,为首周票房突破4亿元的《小时代3》“保驾护航”;7月28日,韩寒率麾下主演冯绍峰、陈柏霖来杭,进一步巩固排片量创新高的“胜利果实”……你会去电影院看《小时代3》还是《后会无期》?聪明向左,精明向右,不过,谁说只能选一个?在互联网迷宫里,穿越过 “大数据”“用户”“抓取”等海量概念构成的重重机关,它们殊途同归。

  近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可以和“第五代导演问世”比肩而论的事件,即类型片意识的觉醒。其背后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新生代导演崛起——但这又不是一个可以用“第七代”、“第八代”简单归纳的群体——他们的“新”,不仅在于才华和理念,而在于其出现和表达的方式。2012年,将满30岁的作家郭敬明正式进军电影圈,如今,他已是拥有3部自编自导作品的“10亿票房导演” ,在中国电影这块日益膨胀的蛋糕上,开辟出的“小”而“轻”的新战场。

  以纯电影的角度衡量,无论是《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系列,在人物塑造、情节架构、镜头语言等方面,都只能算是蹒跚学步。但在投资者和片方眼中,“韩寒”和“郭敬明”这两块金字招牌,便已经是足够炫耀的资本。

  近日,一家售票网站据说在“无人授意”的情况下自行制作了“趣味答题”,暗讽郭敬明的身高;还有一篇电影评论说:“如果量化一下,韩寒和侯孝贤之间的距离,有100多个郭敬明。”尽管事情未必如《小时代》片方所言“超过人类道德底线”那么严重,但仍然是十分不妥的。急什么呢,大家都还在成长,中国电影也是。

  去年的这个时候,看完《小时代1》走出电影院我赌气地想,谁要是喜欢这样的电影我就不跟他做朋友了。到了《小时代3》,我已经逐步学会用另一种心情去看,正如“很享受角色跟着年龄一起成长”的郭采洁所说,一定有人会为它感动,并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青春梦想在奔跑。所以,还是把这种感觉留在心里,不为难朋友了吧。

  况且,就算作品尚不尽如人意,至少还有各种“彩蛋”。《后会无期》打出片尾字幕,文艺青年不愿离去,等的是朴树暌违11年来的第一支新歌《平凡之路》。场灯半暗的影厅里,只听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缓缓问出一个问题:“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聪明向左,精明向右 2014-07-28 3563223 2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