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洞头紫菜棚“变身”集装箱渔具房

有效解决当地海水养殖业乱搭乱建问题

  本报洞头7月25日电 (记者 孙璐) 今天,记者跟随省“三改一拆”第28督查组再次来到洞头县霓屿街道。此前,本报曾报道过当地紫菜棚乱搭乱建的问题(详见2014年3月1日3版)。

  如今,一眼望不到头的海岛沿岸,当时的一些违建紫菜棚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庞然大物——集装箱渔具房(如图)。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集装箱渔具房统一为橙蓝两色,里面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紫菜筛以及网帘、绳子等紫菜生产辅助工具。

  据悉,自违建紫菜棚被曝光后,当地从宁波、上海、温州等地购买集装箱改装成渔具房,这种集装箱式的渔具房,可移动又不怕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代“紫菜棚”抗风能力差,第二代“紫菜棚”没有统一布局、软基适应能力不行等缺陷,又解决了紫菜棚违建的问题。同时,记者了解到,这些集装箱渔具房废弃后仍可回收利用,总体价格低于第二代“紫菜棚”。

  据了解,从今年7月起,霓屿街道在海岛沿岸总共布了9个点,设计安置227个集装箱渔具房。这些金属结构的渔具房,每个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可以解决80%原来自搭自建违法的紫菜棚问题。

  霓屿街道党工委书记庄峥嵘表示,集装箱渔具房为全国首创,算是海岛城市的创新。今后该街道将继续引进集装箱渔具房,以彻底解决当地紫菜棚的违建问题。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洞头紫菜棚“变身”集装箱渔具房 2014-07-26 3561844 2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