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兰溪85后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坚守父业

风吹稻浪,重担在肩

  本报兰溪7月24日电

  记者 徐贤飞 市委报道组 王寅锋

  细雨飘飘,稻浪随风起伏。兰溪上华街道黄家堪田畈,空中飞鸟盘旋。50亩的空中大网已经架好,严晓露和4位大伯正在做进出的网状大门。

  “做这个网,就是防着这些鸟呢。这50亩单季稻里,我们7天前养了泥鳅,很多鸟就飞来了。”严晓露说。眼前的他,全身散发着农家汉子的气息,已不再是年初记者见到的文质彬彬的85后了。黝黑的脸庞,汗水闪闪发亮;宽大的T恤随着扭铁丝的劲儿,晃荡着;五分裤下,小腿挂着泥巴……与身边的4位老伯相比,27岁的严晓露只是鼻梁上多了副眼镜,脸上少了几道岁月的褶子。

  去年11月,身为兰溪市种粮大户的父亲严柏清突发脑溢血。经及时抢救,虽性命无忧,但瘫痪在床,家中稻田耕种的重担,没有任何预警地压到严晓露身上。尽管大学毕业3年后,他就被父亲叫回家跟着种粮。但主心骨一直是父亲。

  “刚开始,连我们也担心。没想到,这小伙抗住了。”胡文根也是黄家堪村人,看着严晓露长大的,语气中带着心疼,“前两天他还中暑了呢,脸色铁青,还在田里坚持着,被我骂回家了。”

  从早稻田的翻耕、浸种开始,严晓露就天天跟着4位大伯泡在田里。早稻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20多天前的长势比父亲管理时还好。然而天不如人意。6月下旬,梅雨季里长达10多天的降雨,让严家489亩水稻,有100多亩全部被淹。

  “田里都是水,都看不到稻了。”放下手中的活儿,严晓露带我们去看他的“伤心田”:一大片早稻伏倒在地,稻穗顶部微微泛黄,摘了几穗,许多籽粒都是扁扁的。

  “早稻马上就要开镰。这几十亩田,减产已经是定局了。”严晓露苦笑着,满是委屈,“我爸没少冲我嚷嚷,但靠天吃饭的事,我能怎么办呀?”经过半年的康复,老严已经会行走,但说话仍不利索。

  不过,严晓露也有犯“二”的时候。单季稻育秧时,他错用了育秧肥,造成几十亩的秧苗死亡。“那天也是头昏脑胀的。我找出去年剩下的40包育秧肥,按说明书是20平方米用一包,正确的用法是撒在秧田,我糊里糊涂的,全给拌到育秧盘里。秧苗发不出来,全死了。”所幸,他没有全部拌完。不然,就闯下大祸了。

  我们正聊着,兰溪市渔政站站长梅新贵来了。稻田养泥鳅是他们站推广的项目,以前一直是跟老严合作的。今年,这活儿转到了小严手里,梅站长有些担心,于是过来看看。“刚转了一圈,我发现有几个地方网上有漏洞,你赶紧补上。不然,鸟天天候着偷,损失大了。”梅站长十分严厉。站在田埂上,严晓露不住地点头。

  等梅站长走了,严晓露朝我们吐了吐舌头,笑着说:“常常被骂啊!不过,我知道梅站长是为我好,不能砸了我爸这块牌子。”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风吹稻浪,重担在肩 2014-07-25 3552415 2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