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探索股份合作农场
农户增收明显
本报讯 (记者 梁国瑞 县委报道组 王克勇 张肖斌) 仙居县横溪镇郑桥村村民张岩金,一遍遍算着去年一年的收入,越算心里越滋润,“比往年多赚一万多元!”和老张一样增收万元以上的,还有村里其他131名村民。去年1月,这132名村民每人拿出6亩土地,入股成立了我省首家股份合作农场。今年新合股份合作农场首次分红,每股分到了1500元。
此前,“农民多而不富、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问题,一直困扰着仙居。山区土地零碎、农户分散经营,而传统的合作社模式,对社员缺少约束,土地流转困难,无法真正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农民增收乏力。
股份合作农场,是仙居农民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全新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使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以土地入股变成股民,既能享受土地收益,又能从土地里解脱出来,专心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极大活跃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增长。”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杨赛中说。
郑桥村有1700多人,三分之二长期外出打工,全村1300多亩土地,一半以上都交给别人打理,甚至有不少耕地抛荒。“土地入股以后,农民变股民,身份的转变,以及农场‘按产计酬’的获利方式,重新激发了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新合股份合作农场场长俞荣火说,“对农场来说,土地连成片后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每亩地成本节约300多元,亩产却提高200斤以上。”
经过工商登记,股份合作农场成了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整合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产品质量、产量都有保证,闯市场更有底气了。”俞荣火说,农场将利润的40%留作风险基金,既确保农户应对自然灾害时利益不受损,又保证了农场的长远发展。
新的农业经营体制下,农户增收明显。张岩金的6亩地,去年收回稻谷6000多斤,按农场的收购价每斤1.8元,合计1.08万元,刨去2400元的成本,净利润约8400元,“以前最多种两亩,其他租出去,一年下来6亩地净利润不到2000元。”张岩金说,更重要的是,加入农场后,他从土地里解脱出来了,“只要花几天时间插秧,其他时间都不用管”,一年下来其他收入至少3000多元,“加上分红,足足增收1万多元。”
眼下,股份合作农场这种模式正在推开。目前,仙居县共发展股份合作农场5家,其中林市、怡光、祥和等4家农场已在工商登记注册,另一家也正在积极筹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