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记者走近两名自强不息的寒门学子

阳光总在风雨后

  记者 张丽 通讯员 成守江 丁珊

  本报长兴7月24日电 夜晚,迎着太湖边凉爽的风,20岁的小杰骑着电瓶车往家里赶。月光洒在湖面上,也洒在他那张略显疲惫的脸上。

  暑假,正是高三毕业生放松的时候,但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却成了小杰甜蜜的烦恼。为了攒够钱,小杰只能选择和同龄人不一样的路——到长兴县城一家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

  县城离家十几公里,每天晚上8时30分,上完两节初中英语课后,他马不停蹄地骑车赶回太湖边的家,等到电瓶车驶入家门,已接近晚10时了。

  “回来了?饭吃了没?”听到开门声,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从屋内走出来,温杰赶忙停好车迎了上去:“吃了,赶紧回去睡吧。”

  老人是小杰的爷爷,30多年前,他得了腿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小杰的爸爸患有精神疾病,妈妈早早离开了这个家,爷爷得病之后,家里的日常劳作全落在小杰的奶奶身上。不料,5年前,奶奶不幸患上尿毒症,每隔两天就要去医院做血液透析,每次费用100多元。这对本就收入微薄的小杰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累也要坚持,这是苦难教给小杰的财富。今年高考,小杰以615分的成绩考入一所军事学校,也完成了他多年的梦想。

  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小杰这样的七尺男儿低下头,同样也没有让小青和她的母亲退缩。

  长兴县煤山镇新安村,在众多新楼房的映衬下,一间平房显得有些破落:不足30平米的房子被分成了3间,墙面只是做了简单的粉刷。然而,就是这间破旧的屋子,今年却飞出一只“金凤凰”。

  这里是小青和母亲李英的家。今年高考,小青以文科693分的好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母女俩还没来得及品尝喜悦,一丝忧虑已经涌上心头:如何付得起大学费用?

  小青家本不富裕,5年前,父亲罹患癌症去世,留下一笔债务。为了还清债务,并且供小青读书,患病的李英不得不去找了一份清洗工作服的工作。每月1600元的工资,这是母女俩全部的收入。

  小青体谅母亲的辛苦,每个星期,她省吃俭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省下钱来购买文具。李英说:“小青很懂事,她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说话间,李英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这几年小青每次考试的成绩。“201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全校第240名;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全校第10名……”这是小青第一次看到这本笔记本,她不由得湿了眼眶。

  对于李英而言,当务之急是凑齐女儿读书的学费。“7700元,我没法干重活,只能干着急。”望着女儿,李英深深地发出了一声叹息。懂事的小青在一旁轻声安慰母亲:“不要急,总会有办法的。”

  (文中大学生均为化名)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4-07-25 3558211 2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