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杭长高铁开行前,记者跟班目睹铁道工巡检

一天弯腰3176次

  本报绍兴7月23日电

  通讯员 张卫斌 丁宁 记者 张帆

  大暑之日,骄阳似火。今天上午10时,绍兴杨汛桥的杭长高铁轨道上,热浪一阵阵扑来,笔者的脚底烫得只能不停地移动,地表温度达到60℃。杭州工务段杭长高铁精调与联调联试车间的10多位职工,正挥汗如雨,紧张工作。

  带动电动螺丝机的发电机,约有100公斤重,齿轮起道机约有40公斤重,工长翁学义指挥着职工将机子抬上轨道平板车移动,豆大的汗珠一连串地滴在轨道上,瞬间就干了。

  “我们每天作业精细化程度很高,标准轨距1435毫米,其误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内,也就是十来张纸的厚度,包括水平、轨向等都必须控制在0.5毫米内,超出一丝一毫也不行。” 拿着电子轨距道尺的翁学义强调。

  别小看这十几张纸的误差,说大了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往小说,对今后百姓坐车时舒服不舒服,行车平稳不平稳、会不会晃车,都有影响。一旁的车间副主任宁国平解释说。

  今天工作,精调无砟钢轨轨道线路1000米,包括更换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轨下垫板和微调垫板。现在已经完成了近一半工作量,中午短暂休息后 下午还要顶着大太阳继续工作。

  20来岁的张太有和吴勇锋推着超过35公斤的轨检仪沿着轨道在烈日下缓缓而行,检测实时数据。如果不是事先交谈得知年龄,他们黝黑的肤色、略显成熟的仪态,怎么看都有30出头了。

  “没办法,天天日晒雨淋风吹的,长得是有点让人着急”。张太有自我解嘲道,26岁的他,工作5年,已经参加了杭甬、杭宁、沪杭、京沪等5条高铁的精调。

  今天是检测车上线前最后一次精调了,杭州到金华近200公里的线路,他们已记不清用双脚丈量的次数。张太有打开了轨检仪的计数器,8342公里,这是3月份轨检仪启用后,他们沿杭长高铁轨道巡检的准确里程。

  杭长高铁是国家“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沪昆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杭长高铁东起杭州,西至湖南长沙,全长933公里,其中上海铁路局管内270公里,占31.6%,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

  据了解,杭长客专浙江段2009年12月开始破土动工,于今年5月实现接触网全线贯通。自3月15日始,杭州工务段担当着总计188公里线路和4个车站道岔的精调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参加精调、测量的人员有200人左右,有杭州、金华、衢州、江山4个精调点,按计划,上海铁路局的检测车明天将上线开行,杭长高铁浙江段将转入全面联调联试。

  带班的工长翁学义穿着长袖,满头大汗,用草帽扇了扇,“草帽不抵用,还是太热。”

  为了防止被高温钢轨烫伤,大家手上都戴着厚厚的手套。虽然每天都在高温下工作,但大家都异常认真。为了不拖延工期,大家早上顶着星星出门,晚上伴着月亮回来。

  翁学义一项任务是用电子道尺测量轨距等参数,有时要单腿跪在钢轨上,查看钢轨的轨面水平坡度,烈日下,贴在发烫的钢轨上,滋味不是那么好受。1公里线路,1538个轨枕,一根轨枕量二个头,一个班下来,要弯腰3176次,卷起裤腿,记者发现,翁学义的膝盖有一层黑黑的茧。

  烈日下,其他职工也不轻松,每名职工要松紧近6152个螺帽,还有改道、起道等任务。

  中午12时,忙活了一上午,大家的肚子很饿了,饭就开在工地上。

  送来的菜是青菜和辣椒,冬瓜炖肉汤,外加防暑降温的绿豆汤,每名职工的饭量都很大,饭量大的一斤米饭还不够,“主要是每天消耗的体力、水分都很多。”1米8个头的翁学义狼吞虎咽着满满一不锈钢饭盒饭。

  午饭后,下午的太阳和长长的杭长高铁轨道还在等着他们。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一天弯腰3176次 2014-07-24 3559367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