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救灾思路勿僵化

  朱海兵

  罕见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把中国红十字总会再次“刮”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红十字总会这次似乎有些“冤”——毕竟,台风一过,总会的赈灾物资,就迅速运往灾区,姿态不可谓不积极;当赈灾物资中的几千条棉被引起众人非议时,总会相关负责人也没有躲着藏着,而是积极回应。

  但公众的异议并没有就此平息。因为正如救命需要的是药品而不是补品一样,灾区群众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什么“传统”、“惯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南方灾区灾后比棉被更急需的是饮用水、粮食、急救防疫药品等。

  “三伏天送棉被”,显然不是大多数灾区群众的急需。令人忧心的是,类似僵化的救灾思路并不少见。以往,在一些灾区,电力供应远未恢复,受灾学校复课急需课本教材,有的慈善组织送来的却是电脑;一些灾区群众还在为吃得饱、穿得暖发愁,有人却送来了高跟鞋、护发素……

  确切地说,红十字总会这次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成了公众质疑整个僵化救灾机制的“替罪羊”。不过,危机何尝不是变革的好契机。如果红十字总会能够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健全完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救灾新机制,相信到时候,人们自然会给予理解的掌声。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救灾思路勿僵化 2014-07-24 3556023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