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一则网帖引爆暑期安全话题——

无声溺水,更需警觉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盛相良 李伊平

  炎炎夏日,游泳成了许多大小朋友最开心的事。然而,万一发生溺水尤其是无声溺水,该怎么救?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最近,杭州本地论坛上发出的一则帖子引来网友的强烈关注,多少反映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难忘惊魂瞬间

  回忆当时的场景,这位网名叫“风儿尘儿”的妈妈心里只有“惊魂”两字。

  据她描述,当时她正和两位妈妈讨论并练习憋气,与儿子有一两米的距离。忽然,她发现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回头一看,儿子“就像一只小虾米,脸朝下,弓着腰一动不动毫无声息地漂着”。

  “那一瞬间让我惊魂。”这位妈妈表示,不熟悉的人看到这一幕,可能会认为孩子在玩,不会太在意。而她作为母亲,相对更敏感些,就赶紧过去抱起儿子,过了两三秒,小孩才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这篇帖子发出后,迅速获得近24万人次的阅读量。许多网友在跟帖、评分时都提到,前段时间有一篇很火的关于孩子溺水的文章,说有些孩子溺水时根本就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扑腾,而是安安静静地在水中,没有挣扎,很多家长正是因此错失救回孩子的最佳时间。

  但也不是所有网友都同意这个观点。这种无声溺水的现象是否存在?是否表明孩子面临危险?

  极易监管疏漏

  带着疑问,记者联系上了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秘书长黄亮。

  “虽然不太多,但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着20多年水上救生经验的黄亮一开口就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多半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他说,比如有的孩子不太会游泳,下到水里就比较紧张,而主观上又认为到水里就要憋气,结果一憋上就发不出声音,越紧张就越憋,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大脑因为缺氧而失去意识,于是就出现了所谓“无声溺水”的现象。

  浙江工业大学游泳馆馆长蔡国军告诉记者:“小孩刚溺水时一般会有一些挣扎,但有的挣扎不明显,时间又短,容易被人忽略。”他说,成人游泳,尤其是潜泳,也会出现缺氧后无声溺水这样的情况。“以前组织潜泳比赛,有些人动作还在做,但是因为大脑缺氧,动作已经明显慢下来了,这时候裁判往往会终止比赛。”

  两位资深人士郑重提出,孩子游泳时,大人一定要密切关注。包括大人去换衣服,也容易造成监管疏漏。

  一旦发现孩子在水里数秒钟都不动,就要果断采取措施把孩子拉起来,或者呼唤他。

  尽快心肺复苏

  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将其抢救上岸后,又该如何科学施救?

  最近有网友表示:“溺水复苏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控水上!”这个观点,是对还是错?

  对此,省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资深培训师王伟回答得非常干脆:“这个说法非常正确!”

  “因为溺水后,控水完全没有效果。”王伟指出,肺是呼吸的重要器官,呈海绵状,吸满水后根本倒不出来,而控出肚子里的水可能会引起更大的胃食管反流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吸入性肺炎,还会延迟有效的心肺复苏,因此并不提倡。

  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温州市红十字水上救生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郑华中也表示,抢救溺水者,心肺复苏最重要,控水属其次。

  “对溺水者实施抢救,要尽快开展心肺复苏。”王伟指出,如果抢救人数足够,在前往岸上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展人工呼吸。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无声溺水,更需警觉 2014-07-24 3557093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