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文章导航

衢州“三民工程”更民生

  核心提示:以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为内容的“三民工程”,作为衢州市在农村工作中探索创新的一项有效机制,它破解了“知民情、解民忧、办民事”三道难题,寓管理于服务中,寓监督于参与中,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上半年,一只“金凤凰”从杭州飞抵浙西山区江山市,就连当地人也感到意外:杭州娃哈哈集团投资4亿元,在这里建设一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吸引“金凤凰”的,除了这里的优质水源外,还有衢州市已启动5年的“三民工程”。江山市有关部门在民情档案上,发现有3名江山籍人士在娃哈哈集团的中层管理岗位上,请他们牵线搭桥,最终促成这一项目。

  以“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为内容的“三民工程”,自2009年8月推行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内涵、拓展服务,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衢州,感受“三民工程”不断深化带来的喜人变化。

服务,从被动到主动

  “过去,你要我服务;现在,我主动为你服务。”这是衢州广大干部在深化“三民工程”中产生的显著变化。

  “王娟美:你好,村里可以办高额度信用卡了,像你们在外面做生意的,最多可以透支10万元……”打电话的王金发,是常山县球川镇芙蓉村党支部书记。

  最近,芙蓉村被常山县农村信用社评为信用村,全村1126户村民可以办3万至20万元不等的4种额度信用卡。这个好消息传开后,可把王金发忙坏了,他一边忙着通知在家的村民,一边拿着民情档案,根据上面登记的联系方式,逐个给在外打工创业的村民打电话,想方设法帮他们办理信用卡。

  打好电话,王金发又找出那些外出务工人员存在民情档案中的身份证、户口本、土地证、山地林权证等复印件,一一复印好,用来办理信用卡。当记者见到瘦弱的王金发时,他正忙得不亦乐乎。

  而在过去,涵盖村情、户情、事情的民情档案,主要用于掌握村民的情况,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按照“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的要求,群众有什么需求随时可来村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现场办不了则由镇村干部每周集中联合办公时处理,涉及全村的事则由每月召开一次的村情沟通会解决。如今,随着“三民工程”的不断深化,干部的服务越来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邱书记,最近订单比较多,村里再调剂5辆大货车给我。”“邱书记,我的车子坏了,明天南方公司的货你安排别的车辆拉一下……”日前,记者来到常山县辉埠镇鸭坞村时,村党支部书记邱和平的电话响个不停。放下电话,他连忙向记者解释:“你们别误会,我没有做物流生意,是在协调村民和企业间的运输业务。”

  鸭坞村因周边分布着不少矿石资源及采矿企业,村里有70多户农民购置了大货车,总运量达1500吨。过去,曾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造成村民间无序竞争。

  “三民工程”深化后,村干部主动登记车辆信息,并按车型、运载量等信息进行分类,召集车主来商量,经过一番耐心说服和利弊分析后,大家纷纷表示同意由村里统一安排生意。近两年来,村里既没有出现车霸强拉生意现象,运输价格也更公道合理了,邻里关系和睦如初。

  如今,在衢州市委组织部的总结推广下,各地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更加贴心地服务群众。柯城区建立的“乐淘党员之家”微信服务平台,党员动动手机就能认领群众的心愿,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江山开通“365”民生服务热线,强化服务意识,接受群众咨询、投诉、代理服务等。

领域,从民生到经济

  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才更有生命力。衢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拓展“三民工程”的服务领域,积极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知民情、解民忧、办民事”的过程中,提升强村富民促发展的能力,做到发展经济和服务民生同频共振。

  日前,记者来到江山市新塘边镇永丰村采访时,一股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一面墙上贴着“爱心接力结对一览表”,另一面墙上贴着“在外能人光荣榜”。

  “这些能人都从‘民情档案’中找出来的,作用可明显了。”村委会主任姜乾武自豪地说,对25名困难党员和群众,村里主要为其提供爱心资助、上门照料等服务。对17名在外能人,充分发挥其创业优势,为村里建设提供资金扶持、项目引进等服务。近3年来,在外能人为村里建设捐资50余万元。

  “民情档案”活起来,发挥的效能远不止这些。新塘边镇专门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平台,既让镇干部知晓他们的个人信息,又让在外的能人知晓家乡的发展情况。该镇班子成员还分工联系一批在外能人,逢年过节和生日发送祝福短信、及时告知镇里重大信息,形成镇里主动服务、能人支持家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对农村留守人员来说,来料加工不失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根据“民情档案”中的信息,常山县有关部门发现,球川镇的经营能人王家国,在温州鹿城区一家大型鞋企当总经理。随即,县有关部门多次主动联系协商,引进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不仅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年产值,还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家加工企业还衍生出30多个小来料加工点,累计转移4500多名农村闲散劳动力。

  得益于“民情档案”的信息,当地来料加工、农家乐和现代农业等发展迅猛,农民的钱包更鼓了,各种矛盾纠纷也少了,也助推了经济发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

  前不久,投资3亿元的浙江同景科技有限公司的地面光伏发电项目,落户球川镇。1000亩项目用地,涉及两个村400多农户,要是在过去可能两年都征不下来。现在由于“三民工程”融洽了干群关系,结果仅花了一周时间征地就搞定了,令企业主几乎不敢相信。

  “实施‘三民工程’后,村民对党委、政府更加信任了,也更加支持各项工作。” 球川镇党委书记汪有土说,该镇连续3年到省城和北京零上访,有些村连续10年无任何上访。

  社会和谐,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衢州各个项目建设进展良好,9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4.5%;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7亿元,同比增长 42.4%,完成年度任务的63.4%。

干部,从参与到深入

  “三民工程”不断深化,也倒逼干部队伍作风转变、本领增强、提高素质。

  最近,刚过55岁生日的柯城区上洋村村民邵卸妹,收到了村干部吴金奎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存折。

  “真没想到,我只签了个字,村里就帮我办好了。”邵卸妹激动地说,以前她去办事时,要往返街道和村里好几趟,有时还因资料没带够跑“冤枉路”。

  这次,她办理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存折,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拨打了村便民连心卡上的电话。想不到半个小时后,吴金奎就来取身份证、照片等资料。整个办理过程中,邵卸妹只在申请表上签了个名字,其他事情都是由村干部代办的,这让她很感动。

  随着“三民工程”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办事作风都在不断改进,他们探索服务群众“零距离”、“一站式”办事等模式,越来越多的村做到“群众办事动动嘴、干部帮忙去跑腿”,从而推动村干部从“对上负责”更多地向“对下负责”转变,努力做到上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双满意”。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村干部既好当又难做了。”担任了20多年村支书的邵文木如是感慨。过去,村干部忙于自己的事务,没有全身心为村民服务,村民也懒得找村干部办事,看起来村干部比较“好当”。而今,村民要办的事情多了,对村干部的要求也更高了,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更难当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干部也更好当了,因为把群众服务好了,感情融洽了,村民也支持干部的工作。

  日前,记者来到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村民广场上一个偌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着招聘信息,村民在这里即可了解全市的用工需求,在家门口就可找工作。走进村办公室,一张10多米长的“全村福”格外温馨:2012年正月初二,1100多位村民整齐排列在大雪中,留下永恒的难忘瞬间。

  “过去,村里有什么事,村支书和村主任商量一下就好了。现在村干部和党员群众都参与到村级事务中,决策更加民主、科学,促进了村里的团结与发展。”村支书郑日福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事务已从过去的“一月一沟通”,扩展到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普通群众、企业职工、两代表一委员等不同群体,并实行不限时沟通,任何事情都公开透明,村干部的公信力得到提升。

  村里把流转的土地承包出去,有针对性地搞就业培训帮助村民就业,组建腰鼓、排舞和威风锣鼓等文艺队伍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白沙村党员干部积极有为,把老百姓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这张千人“全村福”就是最好见证。

  目前,衢州已建立以网格员、代办员、档案员为主体的村级基础服务团队1942个,以医疗救助、卫生保洁、治安巡逻、创业辅导等为主体的乡镇基层服务团队658个,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7000余场次,惠及65万名群众。

  “三民工程”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江山市新塘边镇实行干部联组包户,打破过去一个村一名驻村干部的惯例,让每名干部都联系几个村民小组,做到“提情知人,提人知情”。镇党委书记李纯浩说,通过走访,党员干部不仅与村民攀上了“亲”,扎实进行帮扶,内心还深受触动,特别是与贫困群众结亲后,促使干部更加珍惜岗位,加深干群感情,提升担当与责任意识。

  对此,新塘边镇日月村村干部姜献妹深有感触,过去,村干部有事才上门,有点“上门逼债”的味道,有时还认为村民不够通情达理。其实老百姓是最纯朴的,我们对他们有多好,他们支持我们工作的力度就有多大。

  衢州市的信访化解工作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全市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4.5%。其中来访批次和来访人次,分别同比下降8.4%和28%。

  “三民工程”也成了锻炼干部的有效载体。2013年以来衢州市搭建了“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重大项目建设、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12个实践锻炼平台,把2816名干部拉到基层一线、重点工程、关键岗位“练兵”,提拔任用52名表现突出的干部,171名表现突出的干部被列为市管后备干部。

  如今,“三民工程”正在畅通衢州干部群众“心肌”、理顺民主管理“脉络”、健壮新农村建设“骨骼”、增强基层组织体魄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郭亚丁教授: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好数据显得格外重要。衢州市把过去收集到的民情信息,主动进行分析和利用,既盘活了各种资源,又把各类要素充分调动起来,使这些数据产生更大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营造党委政府投入、人民群众受益的良好格局。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衢州“三民工程”更民生 2014-07-24 浙江日报2014-07-2400013;浙江日报2014-07-2400016;浙江日报2014-07-2400018;浙江日报2014-07-2400017;浙江日报2014-07-2400014;浙江日报2014-07-2400021;浙江日报2014-07-2400022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