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衢州

乌溪江山水如画 铜山溪“返老还童”

衢江区干部群众齐心治水促转型

  乌溪江山水如画 铜山溪“返老还童”

  衢江区干部群众齐心治水促转型

  文/区委报道组 胡小飞

  图/区委宣传部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古时治水必躬亲,大禹、李冰皆如此。

  现如今,省委、省政府发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当代治水号令,要求以重整山河和壮士断腕的雄心壮志,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浙江发展的好局面,全省干部群众奔忙一线,在10万平方公里的江南水乡展开一幅宏大的治水画卷。

  因水而名的衢江区,境内有乌溪江、衢江、铜山溪、芝溪、上山溪、下山溪、邵源溪等流域,尤其南北拥有乌溪江水库、黄坛口水库和铜山源三大水库,南面水库是全市60万人的大水缸,北面水则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水资源总储量超23亿立方米。

  既在钱江源头,又为生态屏障,衢江区以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突重点、分步骤地强势推进治水工作。通过整治,乌溪江山水如画,水质据瑞士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28项基本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类水标准,也大大好于美国环境EPA指标;铜山溪等流域治理步伐加快,削减生猪饲养量,关停活性炭等企业,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负重的溪水,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部分水质指标已达到一类水标准。

乌溪江治出华东最好的一级地表水

  驱车过廿里镇,翻草鞋岭,进入湖南镇境内蜿蜒而下,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碧绿的乌溪江水,随着两岸山脉的走向不断铺开,不时有水鸟在江面上点画出圈圈涟漪。

  乌溪江库区面积520.1平方公里,占衢江区总面积的29.8%的,涉及湖南镇、黄坛口乡、举村乡、岭洋乡等4个乡镇、34个村,地域广阔,涉及面大。近年来,库区的畜禽养殖场(户)、旅游景点、农家乐经营户、玻璃拉丝行业等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

  水是生命之源,更何况乌溪江是市区及下游人民的唯一饮用水水源地,也是省人大首个立法保护的流域,其水质保护事关大家的饮水安全。

  治理这一江水,检验的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衢江区毅然出手,从去年4月开始,投入亿元的水源保卫战在4个乡镇全面拉开。乡镇干部将工作做实做细,确保“进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整个综合整治中,湖南镇占了80%的任务,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家里宣传整治的重要性,上门做工作争取理解;另一方面召集群众代表开了5个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共谋发展之道,共商发展之计。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库区4个乡镇生猪养殖整规任务完成率100%,共拆除关停养殖场1218户、养殖用房15.5万平方米,削减能繁母猪3351头、生猪36862头,拆除附属设施3100多套,削减生猪年饲养量近10万头,年减少液体污染源排放量8万多吨。玻璃拉丝企业污染整治任务完成100%,11家玻璃拉丝企业全面关停到位。同时,拆除灯光诱捕设施97户1.85万平方米、网箱养殖设施26040平方米,以及农家乐违法建筑3幢近400平方米,规范提升157家农家乐,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购置垃圾桶400多只,增设30个垃圾收集点。

  在湖南镇看到,环镇而过的乌溪江静谧、清澈。江边发生了巨变——以往随处可见的猪栏猪舍被推平,农家乐经营户污水以采用厌氧加湿地分散式处理模式为主,即生活污水—预处理池(进行隔油、沉淀)、厌氧池(进行微生物发酵、分解)—湿地(让植物吸收)—达标排放。玻璃拉丝厂关停完毕,灯光诱捕、网箱养殖了无踪迹,库区农家更加安宁。

  整治后的乌溪江水,已经是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

铜山溪部分水质指标达到一类水标准

  铜山源,是衢北的“红旗渠”,位于衢江区杜泽镇铜山源水库,是曾经演绎几代衢州人激情燃烧之地。

  想当年,依靠1.2万多民工人拉肩扛,一车车一担担硬生生运来105万立方米的黄土砂石,堆积成高48.42米,长252米,顶宽8米,底宽249.18米的重力坝,承载蓄存着1.21亿乃至1.71亿立方容量的库水,是凝聚着成千上万建设者勤劳和智慧的杰作。

  随着经济发展,临铜山溪而居的人们兴起养殖业,活性炭厂等企业也分布其中,仅杜泽镇就排查发现有养殖排污182处,生活排污214处,垃圾堆放点64处,工业企业排污20处,渠道排污2处。这条串起太真、双桥、杜泽、莲花、高家等乡镇的溪流,渐渐步入“衰老”,水质检测竟然差到五类水。

  建库40年后的今天,在这紧要关头,衢江区重新发扬铜山源精神,在去年顺利完成乌溪江饮用水源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展铜山溪流域禁养区生猪养殖整规攻坚战。衢江区与市里的铜山源水库管理部门对接,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出台《铜山溪流域禁养区内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整合财政资金5000万元用于整规补助,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工作又拉开序幕。

  “不是不让养猪,是要规范养猪,就是要在不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规范养殖。”镇里干部反复登门入户,讲清生猪整规的意义,发放政策解读宣传手册;每个村配备政策解读员,随时随地为养殖户解读生猪养殖整规政策;区司法局组织律师,进村入户开展“五水共治·法律先行”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大家发扬“白+黑”、“5+2”连续作战的工作精神,放弃节假日,全力以赴做好生猪养殖用房拆除工作,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拆到底”、“一个标准补到底”。

  截至日前,铜山溪流域36个行政村,已整治养殖户4148户,削减生猪数量104820头(削减母猪9173头,削减商品猪95647头),拆除养殖用房面积16.5万平方米、拆除猪栏13.84万平方米。

  7月8日,环保部门对杜泽镇铜山溪群英桥水质进行检测,水质大为好转,高锰酸盐指数1.02毫克/升,远远好于一类水2毫克/升的标准,氨氮、总磷等指标也下降到之前的1/10左右。“原先黑漆漆的水,现在清亮清亮了,大家都在水里洗衣服、游泳了。”沿途的村民说。

  铜山溪,正在“返老还童”。

产业在治水中转出新路迈大新步

  水,是发展的底线,触碰不得;水,更是发展的希望,只有水干净,发展才能可持续。

  杜泽镇就有一个生动故事。

  多年前,东阳老板张荣标相中杜泽镇的山水,但来考察发现,溪水里都是生猪养殖直排的粪便,他看了直摇头。

  今年启动铜山溪流域整治,山水恢复了本真面目,张荣标听闻后,又重启了沉睡的投资计划。但这方山水还被更多的人相中,东阳老板程同民想先“下手为强”,最近已带领团队到实地踏勘,计划首期投资5亿元,开发庙前片区,挖掘明果寺、凤凰山、乌石尖和项王庙等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产业。

  因为重现一方青山绿水,养猪谷顺利向养生谷嬗变。

  铜山溪流域还推行“猪棚”换“大棚”模式,探索适合山区库区养殖、污染小的“以药换猪”等产业模式。目前,在当地信用社的支持下,原生猪养殖大户邹远华,已引进湖羊种羊120头,傅雪洪养殖中药用材——地鳖虫2万只,原庙前小学也改建成居家养老山庄。

  乌溪江流域,转型升级谋求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走在更前面。区里出台《关于加快乌溪江库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意见》,当地政府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以中草药、栀子花、毛竹、茶叶、山地蔬菜、食用菌、油茶、猕猴桃、香榧、来料加工和农家乐等产业为重点,引导农民扎实推进绿色、高效、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激活更大的绿色发展潜力。

  破石村是典型。

  村里拆除养殖用房、关停玻璃拉丝厂后,村支书余金山,带动13户村民投入540余万元,种植金针菇160万袋。今年又投入30万元种植茶树菇,解决30多名养殖户就业。东仓口自然村党员邱林忠租来村里闲置的礼堂,购置七八台制茶设备,带动70余位村民采茶制茶。不少原先养殖的农户也购买设备制茶,发展家庭农场。同时,还吸引了一个投资3.8亿元的旅游项目,今年底即将完工。

  不仅一溪一江,衢江区还对全区芝溪、邵源溪、上山溪、下山溪、白沙溪、白马溪和衢江等重要河道沿线禁养区开展生猪整规、污染整治。

  衢江区干群躬亲治水,着眼的是农民增收的新路径、产业发展的高起点和区域追赶的持续性。

  “五水共治”修复后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衢江区引导农民如火如荼地发展放心农业,目前全区有700多家家庭农场,种植面积11万亩,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1/4,并有33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产品溯源,并在此基础上奋力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不断打响“吃得放心、吃得开心”的衢江农产品品牌。

  借助满域清水,衢江区的二、三产也迎来发展新阶段。娃哈哈、都邦药业等一批水制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园区、千里岗红色旅游景区等抓住机遇创建4A、3A级景区,九九红玫瑰园、银湖山庄等一批大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衢江区干群在治水中迸发的凝聚力,必将为该区的绿色发展创造更大的新优势。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0 乌溪江山水如画 铜山溪“返老还童” 2014-07-23 浙江日报2014-07-2300007;浙江日报2014-07-2300010;浙江日报2014-07-2300012;浙江日报2014-07-2300009;浙江日报2014-07-2300015;浙江日报2014-07-2300017 2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