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省检察院剖析29名处级干部腐败案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范跃红

  本报杭州7月17日讯 今天上午,我省百场领导干部预防职务犯罪宣讲会的第3场在省图书馆举行。宣讲会上,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对我省检察机关近年来立案查处的省级机关处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全方位剖析。

  据统计,2009年至今,我省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省级机关处级干部职务犯罪28件、29人,包括11名正职和18名副职。从查办的案件看,29名处级干部主要在5个环节上落马。

  首先是行政许可环节。一些地方的行政许可制度存在重审批轻监管、自由裁量权过大、操作不公开等问题,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比如省运管系统窝串案大多发生在客运线路经营权的审批投放环节,省水利系统窝串案大多发生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资质的审核环节。

  其次是工程建设环节,工程招投标、发包分包、监理验收、工程款支付等环节是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如省公路管理局公路建设管理处原处长蔡金荣因在杭宁高速公路的工程承接、质量监管、工程款支付环节受贿而落马。

  第三是物资采购环节。一些部门采购权、定价权过于集中,个人裁量权过大,缺乏监管。如省统计局计算中心原副主任宋樟汀在单位采购网络代理服务器过程中,收受现金贿赂60余万元。

  第四是专项资金管理、发放环节,行业评优环节。如省政府扶贫开发处原处长张良受贿案,就发生在农业扶贫专项资金的审批、发放以及扶贫龙头企业的评定环节中。

  此外,涉农补贴环节也是腐败案件多发地。去年,我省检察机关查办了一批该领域的渎职案件,如绍兴查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领域渎职案件5件、9人。

  这些落马的处级干部,发案时年龄最轻的35岁,最大的63岁。如省乡镇企业局财务统计处原处长卢绍基案发时已63岁。他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担保公司申报获取行业专项资金提供帮助,并与行贿人约定,在他任职期间不收受财物,等到退休后以顾问费名义收受贿款56万元,最终被判刑10年6个月。

  从案件查办情况看,部分落马处长在任职期间,与多个行贿人建立长期的权钱交易关系,从数额相对较小的礼金礼卡到巨额现金贿款,“大小通吃”、来者不拒。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城际城乡客运管理处原副处长张方明为请托人在申请客运班线方面谋利,受贿9万余元,基本是收受消费卡券,最终被判刑6年6个月。

  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济交往和公务活动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方设法送礼请客,把人际关系商品化。作为领导干部,理应引以为戒,严格自律,把好拒腐关。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2014-07-18 3550887 2 2014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