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杭州下城区青年教师办起“驿站”

爱心小巢温暖小候鸟

  本报杭州7月17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魏榕 徐晶妮

  这个夏天,杭州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的青年教师们成立了杭州首个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暑期来杭子女的志愿者组织——“小候鸟驿站”,7月16日是开课第一天, 7个孩子来报到,今天又新加入了6个孩子。

  上午9时,“小候鸟驿站”所在地——下城区长庆街道社区文化综合体,动感十足的旋律和踢踢踏踏的响声从健身排练室里传出,三塘幼儿园的陈瑾老师正带领小候鸟们跳舞呢!

  从《狐狸叫》到《小苹果》再到儿歌《我不上你的当》……舞蹈动作简单可爱,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13岁的亮亮是个很安静的孩子,他的父母每天早上6点出门上班,晚上10点才回来,亮亮和8岁的妹妹丫丫白天就在家旁边的手机店里玩一整天。他们被妈妈送到 “小候鸟驿站”时极不情愿。昨天放学时,妈妈来接兄妹俩,亮亮说:“妈妈,我明天还要来。”

  也有的孩子特别阳光,比如8岁的乐乐,昨天放学时,他主动留下来帮老师打扫卫生,一丝不苟地擦墙擦地板。“他喜欢这儿,爱惜这儿。”青蓝小学的蔡静老师笑着说。

  “驿站”是个超乎孩子们想象的地方,很难不让孩子喜欢它。

  中河从“驿站”门前流过,中河两岸草木繁盛,景成实验学校的章雅菁老师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就把他们带到运河边,辨识草木之名。

  那嫩叶发红、老叶绿色的是红叶石楠,那一挠叶子就会枝干颤抖的是“痒痒树”,学名“紫薇”,枇杷树和广玉兰要分清,茶花树的叶子和桂花树的叶子有什么区别?

  那是什么树?章老师有意提问,昨天讲过,孩子们是否还记得。

  “是杨树!”大家异口同声,“因为它的花像鞭炮。”

  孩子们都很爱上认识植物的课,还都带上小本子,一溜儿蹲下,把本子垫在石阶上记。亮亮动作最快,他转过身把本子压在树干上,飞快地写起来。

  中午,孩子们吃的是老师从外面订的盒饭,午睡后起来完成暑假作业,5位老师就坐在他们中间,一对一地辅导。

  下午,文龙巷小学的张冰老师给孩子上起了《千字文》。乐乐依然是最活泼的那个,还没举手就接上了老师的话,亮亮不像其他孩子那么踊跃,想发言时手臂只是半举着,但张冰老师马上叫到了他,还高兴地表扬了他。

  晚上,蔡静老师接到了亮亮妈妈的电话:“老师,我文化不高,话说得不好,但是真的要谢谢你们,亮亮今天回到家告诉我,好几个老师表扬了他,还给我看奖品,把他画的画给我看,还给我跳了一段舞,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跳舞给我看……”亮亮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

  “和杭州市里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给他们讲解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可能要一个小时。可是这些孩子很乖、很纯。”蔡静说,杭州的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虽然也有面向小候鸟的公益活动,但一般时间只有一天,内容上也只是陪他们玩耍,而不会给提供课程或辅导作业。

  特级教师唐西胜是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的创建者,他说,“小候鸟驿站”现在有13位志愿者,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也希望有单位或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场地,能够再开设一个“驿站”,让更多小候鸟找到爱心小巢,“驿站是一个让青年教师锤炼师德的地方,也是一个让孩子们感受到杭州大爱的地方。”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爱心小巢温暖小候鸟 2014-07-18 3551747 2 2014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