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苍蝇,
监督需创新
这段时间,不断有副省级以上高官“落马”的消息传出,但在打“老虎”的同时,“苍蝇”也不绝于耳。近日,中央巡视组集中向被巡视地区反馈情况,发现基层“苍蝇”不少,也不容忽视。
在有些人看来,打出“大老虎”是反腐力度加大的标志,而“小苍蝇”像鸡肋,可有可无。但实际上,与“大老虎”相比,“苍蝇”虽然官衔、权力不大,但影响却不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所作所为都涉及群众利益,关系百姓福祉。“苍蝇”的贪腐行为,有时恶劣猛于虎。
中央巡视组的巡查,让众多“苍蝇”从半空落下。而这些“苍蝇”之前的隐蔽和潜伏,却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监督缺位的问题。近年来,权力与资源的下放有目共睹,但令人担忧的是,监督力量没有相应跟上。现实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越到基层,监管越薄弱。尤其在一些村,不少村民已经形成村干部说了算的心理模式。即便某些地方政务公开程度不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甚至出现腐败行为,也很少有人主动反映问题。
“小官”也可以“大腐”,监督必不可少,群众的力量不可忽视。就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的违规基层干部中,办酒席、用公车、公款吃喝、收礼品、送红包……这些腐败行为被查处,除有关部门的明查暗访外,大部分来源于群众举报。因此,加强基层信息反馈是打“苍蝇”的重要途径,给群众更多行之有效的监督权,才能将腐化、腐败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