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郑树森院士创新肝移植技术

胆部整形,再造新通道

  通讯员 王蕊 记者 童桦

  本报讯 7月14日,38岁的印尼人阿古斯愉快地走出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大门。12天前,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而饱受痛苦的他,在遍求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国名医无果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医杭城,郑树森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功地为他“重塑”了胆道。

  一年半前,阿古斯因胆囊结石,在印尼当地医院接受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但术后5天里出现发热、腹胀腹痛、黄疸等症状。几天后,阿古斯接受了“补救”手术,然而,他在术后2周里又开始出现高热及腹痛症状。

  对阿古斯来说,这一次小手术酿成了他的大灾难,第二次手术更加重了他的负担。再拖下去,人的肝脏会被拖垮,几乎没有康复的机会。解决的办法是再做一次“补救”手术,改善胆管的狭窄。但谁来为他主持这“第三刀”?印尼、新加坡、日本的肝胆科医生纷纷摇头。

  “去中国问问郑树森院士,或许他有办法。”当地医生的推荐,让阿古斯来到了杭城的浙医一院。

  在已经开刀过的瘢痕累累的器官上做手术,无异于在泥沼中绣花,难度极高。看着摆在眼前的病历资料,郑树森院士与团队专家讨论认为,患者反复发热的原因,是胆肠吻合口狭窄,并且吻合口的位置很高,需要重新进行胆肠吻合术。

  郑树森院士说,阿古斯经历过两次手术的胆管已经面目全非,再手术难度很大。但他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找到了一套可行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台上,郑树森和他的团队运用经年积累的肝移植技术,巧妙地切除肝门部的部分肝脏组织,“剥离”出隐藏在里面的细小胆道。继而进行胆道整形,一针一针将三个细小胆道分支合并,缝出一个新的胆道,然后将整形后的胆道与空肠进行吻合。

  找到这几根隐藏在肝脏组织内的胆道看似轻松,但郑树森事后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几十年的肝移植技术经验,对胆管部位了如指掌,很可能再次误伤患者。观摩整个手术过程的印尼大学教授,眼神一直没有离开过郑树森的手,他说:“手术一气呵成,堪称完美。”

  术后,医生们也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肝脏胆红素和肝功能指标都基本正常,折磨阿古斯的腹痛腹胀也逐渐消失。

  据介绍,2011年,郑树森院士曾带领浙医一院肝移植团队,在印尼雅加达当地医院成功开展了开创先河的4例活体肝移植手术。3个月前,来自泰国的肝癌患者素拉蓬慕名找到郑树森院士,寻求最后的康复希望。在那之前,这位泰国御医考察了包括美国等国际知名的肝移植中心,最终“锁定”了郑树森,并成功进行了手术。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胆部整形,再造新通道 2014-07-16 3547659 2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