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蛰伏是为积蓄更大力量

一温州经济调查的记者观察之二

  尽管危机或许尚未至底,资本仍处静寂,人们还在观望,但未必不是一种等待,一种蛰伏,一种蓄势。一旦条件具备,温州创业大潮会再起,温州民间资本会再次活跃,温州市场力量会再次迸发。

蛰伏是为积蓄更大力量

一温州经济调查的记者观察之二

  温州民间资金从来没有这样静寂过,温州坊间借贷热浪悄无声息退去,温州商人多元投资更是身影难觅。

  以2011年4月龙湾区一名企业家“跑路”事件为起点,温州局部借贷风波开始上演。历时三年之后的当下,记者再次走进温州,因陷入房产投资泥潭而起的“余波”危机尚不能言底。

  这是场地方性的局部金融风波。民间金融资本最为发达的温州,演绎了一场颇有点民间资本击鼓传花味道的疯狂。随着借贷债务链条断裂,资本传递的击鼓传花戛然而止。资本运作从“台风来了猪也会飞起来”的狂热盛宴,到悄无声息静寂得连一丝波纹也不起。风波给整个经济带来的伤害程度,现在评估还为时尚早。重要的是温州资本市场何时才能修复?温州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是否还能竞相迸发?温州民间创造财富的创业基因源泉还能不能充分涌流?这是记者两下温州深度采访最想得出结论的问题。

  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2012年早春,记者连续12天赴温州经济调查,印象最深的这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老板数量众多恰恰有力地佐证了温州自由创业、自由创新、自由交易的土壤相当肥沃。这最能体现民营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人形容,温州人每根头发都有创业基因。正是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创业基因,铸造了温州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市场力量,成就了温州商人勇往直前闯荡市场的品格精神。这种力量,这种精神,经历这次危机后成色影响几何,也该有一个大致说法。

  资本流动活跃程度,始终是观察温州民营经济的晴雨表,是观察温州创业基因的风向标,是观察温州市场力量的一个最佳视角。

  一位负债2.5亿元的老板,2012年元宵节后一天在与记者喝咖啡时,精神沮丧到极点,重复说到不知多少次站在阳台上想一跳了结生命。这次又与记者夜晚喝茶,似乎换了个人,衣着得体,头发整齐,精神特好,话语轻松。他告诉记者,两年多已还款一个亿,再处置一部分不动产还债,缺口还差一个亿。他现在一个大集团做销售和招商,也算是半个老板。他预计最多三至五年可还清所有债款,那时还能东山再起重新创业。我们无法核对他还债时间表的真实程度,但这位身负巨债刚步入中年的老板能够如此乐观面对,这么快从阴影中走出来,创业斗志丝毫未改,似乎多少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一些疑惑。

  一位企业老总面对记者关于只有3%利润还能做下去的疑惑,表现出来的平静淡定神态,让我们结束采访十几天后仍印象深刻。后来的采访更让记者看到,是一个群体的企业,坚守在利润似刀片一样薄的制造业。他们与生俱来的市场博弈意识,让记者感受到市场力量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心田。一位长期研究温州民营企业且观点新锐的专家型政府官员如此评判,温商身上的创业基因和市场力量,不会因这次危机而减退,如果有什么变化,只会是变得更加理性。一旦创业和投资机会来临,他们会像潜伏在静处的狼一样勇猛地扑出去。闻者为之动容,思绪良久。

  两度采访接触到150多位企业家,他们对商机捕捉的高度灵敏和对投资出手的快速果断,让记者印象深刻。这是一种秉性,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灵魂。这绝对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铸就养成的,更不会是一次危机打击就能改变的。尽管危机或许尚未至底,资本仍处静寂,人们还在观望,但未必不是一种等待,一种蛰伏,一种蓄势。如果在原有灵敏、果断基础上,再注入理智、成熟,温州创业基因和市场力量爆发的能力是可以想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蓄势前的蛰伏,是爆发前的静寂。一但条件具备,温州创业大潮会再起,温州民间资本会再次活跃,温州市场力量会再次迸发。

  金融改革试点是最高决策层给温州的一次机会。“金改”成功奔着两个目标:一个是让充裕的民间资金有序、公开、合法、安全流动;一个是让民间资本通过类似银行的金融平台与实体经济紧密对接。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坚持和耐心。尽管两年多金改尚未根本性改变当地资本沉淀和静寂的局面,但毕竟一小步一小步在前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成立,民间融资从地下无序逐步走向阳光有序。非银金融机构开始试水,让民间闲置的资金开始流动活跃起来。企业和老板的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流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跬步,至千里。金融改革成功之时,也是温州民间资本活跃流动之日,更是温州创业基因和市场力量再次释放之日。

  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与活跃的民间创业基因是孪生兄弟。特别是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两者更是相互扶携前行。温州创业大潮再起,很难想象没有资本再度活跃。资本活跃有一个前提,就是有资本认为合理利润回报的创业。这一创业的主体肯定不会再是前些年过度和盲目投入的虚拟经济,而是主业的实体经济。这是金融危机给温州资本市场上的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当然问题不会这么简单。在温州各级政府努力下,实体经济回归主体地位的局面已经形成,但除了有一大部分资本因为缩水和套牢无法流动之外,仍有相当数量的民间资本宁愿沉淀闲置在那里,也不愿投资到实体经济。答案只有一个,当下制造业利润太薄了,不是资本想要的那个利润。温州接下来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加快对传统产业转型的速度,包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只要让实体经济有一定合理利润回报,就不用担心充裕资本不流进来,也不用担心创业大潮不会到来。

  不可讳言,温州创业基因和市场力量,更多是与资本活跃和多元投资相联系。资本逐利本性决定投资与投机往往难以分离。温州前些年的资本活跃和多元投资,不论含有多少投机成分,在给他们带来巨大财富回报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重大财富损失。需要总结教训,并非是去绝对切割投资与投机界线,更不是去埋怨甚至指责资本运作的活跃程度。资本活跃和快速流动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盲目跟风,过度贪婪,无序违法,特别是融资背后的一切乱象,才是应该吃一堑长一智的。检验温州创业基因和市场力量能否再次释放出来的标准,恰恰是能否让沉淀和静寂的民间资本再度活跃和快速流动起来。当然这次活跃和流动应该有别于过去,是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加快传统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还有就是民间财富在有序安全前提下快速稳定增长。这,才是记者希望看到的,也是温州应该努力做好的一件事。

  创业基因和市场力量,是深深植根于温州土壤中的一种文化,是温州民营经济最有价值的灵魂,是温州发展进步最为宝贵的精神。它们曾经创造了市场和财富的神奇故事,它们还会继续引领中国民营经济勇往直前。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蛰伏是为积蓄更大力量 2014-07-16 浙江日报2014-07-1600014;3545393 2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