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杭州人防纳凉点渐成市民社交平台

清凉防空洞 欢乐“朋友圈”

  本报杭州7月14日讯

  记者 王庆丽 通讯员 程志国

  “嘿,小汪,这里!”中午1时30分,58岁的杭州市民汪阿姨刚走进位于四牌楼38号的防空洞纳凉点,就看见她的好友老冯正坐在最靠近洞口的那张方桌边向她招手。

  梅雨季一过,小暑伴着知了的声声叫喊如期而至,午间的室外气温骤然窜至34摄氏度,而防空洞内却始终保持着22摄氏度的恒度。7月1日起,杭州11家防空洞纳凉点正式向市民开放。随着酷暑的到来,一直在西湖周边进行室外活动的两位老姐妹,决定“转战”防空洞,在此度过为期两个月的漫长夏日。

  “我俩的交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汪阿姨告诉记者,3年前的夏天,刚从单位退休的她偶然来防空洞避暑,便遇上了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大姐老冯。两人不仅聊得来,还同样爱打“双扣”,每天总要占好座位等候对方来玩牌,渐渐地便有了默契。

  夏天以外,两人也经常约着到公园晨练、打牌、闲话家常,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随后,她们又把各自的一些亲朋好友介绍给对方,以便平日里游玩时凑个热闹,由此形成了一个多达十来人的朋友圈子。

  这不,冯阿姨今天就约了另两位大家共同认识的朋友,泡好清茶,摆上扑克,坐等汪阿姨前来打牌。

  这厢纸牌 “激战”渐酣,那厢又逢戏友巧遇。71岁的杭州市民石安玉头一次走进防空洞,便在一排观看电视剧的老人、孩子当中,认出了平日里一起在黄龙洞听戏的同伴崔秋莲。

  “噶巧的,你也来这里的?”“这儿凉快,又有电视看,我都来第三年了!”见到熟人,两位老人的脸上都写满惊喜。原来,两位老人虽说是戏友,但以往的交集也仅限于几尺戏台之下,直到今天才得以近距离接触。

  崔阿姨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子女不在身边,邻里间又少有往来,从2012年7月开始,她便带上水杯和干粮,搭乘公共汽车来到离家最近的这个纳凉点来打发时间。孤独而炎热的夏日光景,因为在此结识的一群老年朋友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纳凉点管理员张师傅告诉记者,由于前段时间天气较为凉爽,防空洞目前还略显冷清,日均人流量不足50人。而往年,当室外温度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可容纳800人次的四牌楼38号纳凉点总被挤得满满,且以中老年人士为主,“唱曲的、打牌的、闲聊的、看电视的,大家以兴趣结队,彼此相伴,好不热闹!”

  据悉,杭州开放防空洞避暑纳凉至今已持续了12年,累计接待市民及游客共计160多万人次。今年,人防部门还对这些避暑纳凉点进行了提升整治,例如,四牌楼纳凉点内的墙面被重新粉刷,桌椅也全面更新,还新增通风系统和厕所蹲位,为市民搭建起一个更为舒适的避暑和交往平台。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清凉防空洞 欢乐“朋友圈” 2014-07-15 3539333 2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