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浙江国土

群测群防不留盲区死角

永嘉织就地灾防治“安全网”

  李风 郏恬甜

  滴滴声过后,永嘉县国土资源局地环站站长刘俊的手机,收到了省防汛办一则短信:“雨情预警:山坑社区站至7月7日19时,前1小时降雨量达37.5毫米。请加强监测检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刘俊心头一紧:37.5毫米,超过30毫米的降雨量警戒线,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下简称地灾)。他赶忙转发信息,第一时间通知村级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带着工具上山巡查监测。

  永嘉县位于浙东南沿海,每每进入汛期,类似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由于是典型的山地为主的丘陵地形,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永嘉县地灾易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2.1%,有地灾隐患点352处,数量居全省首位,直接威胁1962户近万人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守住这张关乎近万人生命的“安全网”,永嘉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完善“群测群防”的体系建设,实现连续15年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去年永嘉通过省级验收,成为我省首批全国地灾群测群防“十有县”,并跻身高标准“十有县”行列。

  群测群防:与时间赛跑

  何为群测群防?

  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永嘉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董群策反复强调基层力量的重要性。他告诉笔者,地灾防治工作,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基层触角最敏锐,更易发现险情,因此只有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检测预防,才能让地灾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为此,永嘉在县、镇(街道)及国土所设置地灾应急防治机构及力量的基础上,着重在352处隐患点所在的275个村,组建了一支多达523名村级监测员的队伍,并设置AB轮岗,负责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工作,形成了四级地灾治理网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加强地灾防治预警预报综合平台建设,当地还将这523名监测员的联系方式,纳入到县气象预警平台,并创新研发了通过气象雷达回波直接转换为手机短信的功能,再次为信息及时发送至一线“加码”,为科学避灾争取了时间。今年以来,该县共发布预警预报信息66634余条,受益人员达20余万人次。

  与此同时,永嘉投入1000万元,建设141个水文雨量雨情遥控点、18个重要流域水位台,预警遥测点密度居全省第一;而该县也率先完成全县2674平方公里内的8大类基础空间数据整理。在国土局任意一台电脑上,只要打开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都能查找到352处隐患点的相关信息,便于相关人员实时监测。

  即便如此,董群策的神经仍然绷得紧紧的:“由于无法准确预估天气及其造成的影响,地灾防治工作仍具有极大的不可预见性。”

  防治结合:筑起放心坝

  要永久消除隐患,在非汛期开展的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效果颇佳。但由于投入大、牵涉面广,开展不易。据了解,永嘉每年投入700万元用于地灾防治,并实行专款专用。

  三面环山,溪水潺潺。盛夏的董岙底村,幽静而安宁。

  回想起1999年的山体崩塌,村级监测员董碎区仍心有余悸:险情导致村里3人死亡,十余间房屋被毁。

  董碎区领着我们来到山脚下,满目绿意下,横亘其间的3座拦砂坝醒目而突兀。这恰恰是村民眼中的“放心坝”。

  远远望去,坝面上分布着数十个方形洞孔。董碎区解释说,一旦发生险情,石坝可以抵挡石块和泥石流,水则可以通过空隙排入水渠。自从去年工程完工后,村里人无不拍手称快。

  “治理村内东南北三面的隐患,工程花费了300多万元。原先一到汛期就担惊受怕,隐患排除后,我们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现在只需必要时做好巡查监测即可。”董碎区介绍说。

  自2009年以来,永嘉县共对14个地灾点、1个废弃矿山和22个校园地质边坡进行工程治理,总投入4719万元,目前仍有3处在施工。另外,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设置260多处避灾安置点,完成搬迁避让226户,转移灾害危险区群众3542人次。

  而这仅仅是开始,永嘉县综合考虑治理地灾点的难易程度、村民意愿和政策处理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处理全县352个灾害点。计划到2015年,完成全县三分之一的地灾隐患点的勘察治理或避让搬迁。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08 群测群防不留盲区死角 2014-07-15 浙江日报2014-07-1500023 2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