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湖畔田间的农耕湿地
诸暨白塔,湖水盈盈鲢鱼肥
诸暨日报记者 宣浩军 何珠华
夏日的白塔湖,一派湖光山色。船行其中,波光云影,鸢鸟纷飞。桃花甫落,荷花、薰衣草和各色月季却争奇斗艳,映着那一湖碧水,分外妖娆。
看着眼前的美景,你或许想象不到,这片全省罕见的农耕式河网湖泊湿地,曾经被湖畔的各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用“臭水沟”和“垃圾湖”来形容毫不为过。
71岁的蒋周培大爷和女儿女婿一起,慢悠悠地在月季岛上边走边欣赏白塔湖美景。蒋大爷说,他就出生在白塔湖畔的七里村,“我们小时候的水,那才叫清爽呢,农民干活累口渴了,捧起湖水直接就可以喝。”忆起从前,蒋大爷有太多感慨,“后来经济发展了,这个水也被污染了,想想真的是很痛心。”
白塔湖水被污染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沿湖店口五金、山下湖珍珠、阮市轻纺等的蓬勃兴起,加上沿湖村民环保意识的缺失,白塔湖的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危害严重,水质大幅恶化,湖面不断被蚕食……鱼米之乡白塔湖一度变得黯淡无光。
工业污染导致白塔湖水变成了“毒水”,湖里的鱼成片死亡,“白塔湖渔场产量最高时曾经达到年捕鱼33万多斤,水污染严重那些年,几万斤都打不到。”跟白塔湖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白塔湖渔场场长朱锡凡回忆。
“天上有条银水河,诸暨有个白塔湖。水似猫眼绿汪汪,田为荷莲浮水上。”白塔湖,是诸暨的眼睛。历史上,诸暨著名县令如刘光复、何文隆都曾花大力气整治过白塔湖。
白塔湖治水,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白塔湖流域共涉及周边店口、山下湖、阮市和江藻4个镇、19个行政村约4.3万人,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店口五金企业、阮市纺织企业在湖边星罗棋布,山下湖的珍珠养殖更是对湖区鲸吞蚕食,呈燎原之势。
“在保护前提下,通过修复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湿地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白塔湖治理开启新征程。
山下湖镇长乐村,是山下湖珍珠的发祥地。为保护白塔湖湿地风光,该村已制订珍珠养殖退出白塔湖的计划,目前承包到期的水面已全部清空,还有1000多亩水域明年承包期满后,也将全部改成养鱼。
白塔湖有机鱼销得很好,好的养殖户年收入也达二三十万元。该村还指定专职村干部管理卫生,门前屋后清洁卫生都实行包干,河道垃圾也有人专门清理。去年长乐村还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70%以上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村主任何立新说:“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旅游产业的绿色前景,所以村里也是痛下决心,一定要将环境整治好。”
去年7月1日,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一年来,白塔湖已成为诸暨旅游的一颗耀眼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观光休闲。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代居住在白塔湖畔的村民,也看到了游客增多特别是自驾游客络绎不绝所带来的商机。一家家农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阮市镇何家山头村,沿着白塔湖一路前行,隔一段路就可以看到打着白塔湖牌子的渔家乐饭店,足足有十多家。最早办起渔家乐农庄的老板何飞华,生意越做越红火,每逢节假日一桌难求。白塔湖旅游升温,渔家乐生意火爆,何飞华说,他们的厨房垃圾和废水全部用船运到外面,绝对不排到河里,“只有水好,环境好,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到白塔湖来旅游,我们才有生意好做。”
在长乐村,一条从山下湖镇通往村庄的1800米长的景观大道已在规划之中,而今年下半年,白塔湖的主码头就将在这里动工兴建。
届时,长乐村将成为游客游览白塔湖的主要入口。这对长乐村来说,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长乐村种有300多亩的荷花,已经连续两届是荷花节的分会场了。今年白塔湖将举办荷花节,主会场也将放在长乐村。”何立新对长乐村的前景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