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寻迹楠溪江畔桃花源

永嘉村落,古韵悠悠气象新

  本报记者 江晨

  县委报道组 叶圣义

  这几天,永嘉岩头镇苍坡村里次第绽放的莲花抹杀“菲林”无数,这个楠溪江畔的千年古村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苍坡古村始建于公元955年,整个村子用鹅卵石,按正方形围筑,寨墙有一人多高,墙内的古民居屋脊层次分明而错落有致。它是以“文房四宝”作为构建内核:笔直的石板道纵贯全村,是为笔;石道两侧摆放的长方形石条,是为墨;石道两侧占地广袤的莲池,是为砚;而呈长方形的全村则恰似一方宣纸。“文房四宝”齐全,显现出古村非凡的文雅气息。

  在村落格局的设计上,依照五行风水说,在东方建双池蓄水,四周开渠引溪环绕以水克火。这里,走出过楠溪江流域最早的文进士和武进士,而供奉在“李氏大宗”里的文人先辈,更是不胜枚举。

  在永嘉,像苍坡一样古韵浓重、历史悠久的村庄有200多个。

  沿着颀长的公路于永嘉县境内缱绻往复,奇山秀水的画卷缓缓铺开。漫步岩头镇,除了按“文房四宝”布置的苍坡村,还有以“七星八斗”规划的芙蓉村、“耕读长廊”岩头村丽水街等文化古村沿41省道串点成线,这些景观遗产构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游人移步成景、过足眼瘾。

  徐徐楠溪江将我们带到了岩头镇东缘, 徜徉“七星八斗”的芙蓉古村中,街道、水渠均参照星斗布局,意为天上星与地上人两相对应,以星筑台、斗凿池为象征。它始建于唐末,原名芙蓉里,为陈氏族人聚居之地,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里透红,状如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被称为“芙蓉三冠”,村子才因此而得名芙蓉。三座高崖中的西崖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乌纱帽,故又名纱帽崖。

  向北约800米,与芙蓉古村唇齿相依的丽水街映入眼帘。丽水街全长300余米,除了因“浙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而闻名,它在楠溪江还以“现代版的茶马古道”而著称。据史料记载,永嘉在明末清初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由于朝廷实施海禁政策,沿海地带的盐商只能从丽水街这条通道进入山区贩盐,久而久之,来往客商极多,商业盛极一时。同时,为了供过往客商憩息和遮雨,丽水街才有了美人靠和屋檐,这更增添了它质朴而优雅的古典气韵。

  “不游岩头丽水街,不算来过楠溪江”。在岩头村,沿着鳞次栉比的茶吧、概念书吧、民俗生活体验馆、高档餐饮和旅游纪念品直销店向深处走去……丽水新街与古街南北呼应,这条新建成不久的旅游文化商业街仿照古街建造,白墙黑瓦、木制门窗、并制作出统一的店招店牌,集购物、参观、休闲于一体,很难相信,这里昔日曾是一片“脏、乱、差”的旧住宅区。

  “古村要保护,村民要发展,我们在这之间努力寻找平衡。”县农办副主任林建杭说,年代久远的古村落早已无法满足今天老百姓的居住需要。为了保护古村落,当地对古民居倡导“改内不改外”,同时也鼓励村外建新村。通过外立面改造、三线地埋、截污纳管等美丽乡村整治行动,不仅使百姓得到实惠,也延续古村落“活着”的生命力。

  乘坐竹筏从芙蓉古村外的二桥码头出发,脚下清澈见底的浅滩里,光怪陆离的鹅卵石逐一露出,随竹筏漂流约40分钟后,便可以抵达下日川村,由此望去,远方雄浑的狮子岩独立中川,山水交融于一脉,倏忽间竟会令人有如入画境的错觉,“风琢雨雕亿万年,雄狮巨象出天然”。

  村里阿龙酒家的老板周元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下日川村的公厕都是朝天的,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很多。现在政府免费帮我们搞改造,游客对这里的印象更好了。”

  目前,下日川村共有旅游购物商店12家、农家乐40家、民宿酒店10家,沿江138幢民房按楠溪江风格进行统一立面改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去年,村里共接待游客12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28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两富’生活。若是城乡居民生活窘迫,谈何环境保护,谈何文化传承发扬,更谈不上美丽乡村。”永嘉县委书记盛秋平说, 随着古村落保护工作越做越细,永嘉意识到要提高老百姓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村民致富和古村落保护之间找到联系点。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产业,成了永嘉古村落保护利用探索的一大驱动和特色。

  “我们不仅规划出楠溪古韵寻踪轴、瓯风新貌品鉴轴,还修葺了星火红游追忆带、仙峡秀水揽胜带、山田春意醉闲带、溪源古道探幽带等美丽乡村规划布局,着力构建‘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观’。”林建杭介绍,永嘉先后投入2000万元专项规划资金、2亿元抢救性资金保护古村落,并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永嘉村落,古韵悠悠气象新 2014-07-15 3529951 2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