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来了”准确提供公交车运行位置
“我可以掐点坐公交了”
记者 刘元斌
本报讯 29岁的宋小姐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一家公司上晚班,因为下班较迟,每天坐公交车很纠结,既担心去晚了赶不上末班车,又担心一个人在公交车站等得时间过长,不安全。后来小姐妹给她推荐了一款APP应用软件,使她如获至宝。现在,她每天下班去赶公交车前,先打开软件查看一下公交车的位置,然后掐着点去坐车。“一般误差不会超过两三分钟,挺准的。”她说。
宋小姐使用的宝贝软件就是最近被网友誉为“公交神器”的一款APP手机应用软件——“车来了”,两年前上线,目前已经在武汉、郑州、成都、重庆、深圳等10个城市推广应用,拥有数百万粉丝;去年8月份进入杭州,不到一年时间,已有几十万用户。
因地制宜设置
“现在不少城市的公交车都装有GPS,这些公交车的GPS不间断地将自己的实时位置信息发送到公交公司的智能调度中心。‘车来了’就是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中的数据,以接口或者转发的形式,发到实时公交手机软件的后台系统,处理之后,再提供给用户,从而将公交车的实时位置信息在用户的手机上展示出来。”“车来了”应用软件开发者、武汉元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凌霜说。
邵凌霜介绍,开发这款应用软件的灵感就是来自于等公交车的“苦”。“我老家是武汉,有名的大火炉,夏天在马路边等公交车,多一分钟也是煎熬。”
不过,从灵感到产品实际应用,还是有许多坎要迈过去。首先就是资源的获取问题。“车来了”的基础数据资源来自于公交公司,因此,同公交公司能不能良好合作,决定了“车来了”能不能在一个城市顺利推广。
“公交公司的调度信息也是比较敏感的,如何让对方相信你并愿意把数据交给你,并且相信你的应用软件不会对公交公司的智能调度有妨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邵凌霜坦承,推广过程中,曾经一连几个月一点进展也没有,就是因为同公交公司的合作不能顺利达成。也正是这个原因,“车来了”首次上线选择了武汉,“毕竟是家乡,有些资源可以利用。”
“车来了”在武汉推广大获成功,短短一年多时间,就积累了上百万的粉丝。“现在与各地公交公司谈合作方便多了,至少不用再三向对方解释我们是干什么的了。”邵凌霜说。
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另一道坎是如何确保精确。因为每个城市的公交调度管理系统都不一样,所以“车来了”都要针对当地的公交调度管理进行调整。
“杭州的公交调度比较先进,除了固定线路,每天还有300多辆车机动,这方便了乘客,但这给我们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这些机动车辆的调度公交公司不可能随时都告诉我们。”邵凌霜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的技术人员就采取跟车的办法,与机动公交车的驾驶员交朋友,调查研究机动车调度、运行线路的规律。“现在,只要这个公交车出现在哪个站点,我们的软件基本就能准确推测出它的运行线路。”邵凌霜有点得意地说。
邵凌霜介绍,“车来了”在武汉上线应用时曾称为“智能公交”,后来觉得这名字太大众化,无法体现他们软件的个性,所以后来推广时改成了“车来了”。“对苦等公交车的人来说,车来了无疑是最开心的。现在,‘车来了’就是要帮助人们从等公交的煎熬中解脱出来。”
实现“掐点”乘车
“公交神器”到底有多神?记者决定测试下再说。在百度上输入“车来了”,很容易找到该软件的下载。在手机上安装成功后,记者来到报社附近的体育场路公交站。当时是下午四点来钟,马路上热浪滚滚,在候车亭里呆不到1分钟,汗水就下来了。
打开APP应用,输入市体育馆的公交站名,一溜公交车信息显示在首页上。记者选了由东往西的武林门方向,一条红色信息跳了出来:“199路车已经到站”。记者抬头一看,一辆公交车正打着转向灯在进站,果然是199路公交车。
记者又在该站点由西向东方向的下拉菜单中,选了常坐的28路公交车。信息显示,“最近一辆车距离本站2站。”过了两分钟,记者刷新了一下,显示信息变为:“最近一辆车距离本站1站。”当记者再次刷新时,信息已经变为“最近一辆车距离185米,即将到站。”这时,远方的车流里的确出现了一辆公交车的身影,等到进站后,的确是28路公交车。
记者逐一测试了经过该公交站的各路公交车,发现软件显示的大部分公交车的信息堪称精确。不过,也有例外,当一辆8路车已经进站时,软件却显示“即将进站”,当8路车开出站台30多秒后,软件才显示“已经进站”。后来,记者向邵凌霜提出了这个问题。邵解释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8路车是杭州较早安装GPS的,设备有些老化,另一个原因是8路车经过的线路正在修地铁,影响了位置信息的精确度。
在站台,记者看到也有人捧着手机在使用这款软件,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初步使用体会看,这款软件对车次比较密集的公交线路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本身无需等待很长时间;但对一些车次较少、线路较长、发车间隔较久的公交线路来说,它的作用就大了。以22路车为例,记者打开软件时,它还在5站之外。在它到站之前,候车的人完全可以选择到附近的小店里喝杯冷饮再来,这样就不用傻等在马路边受罪了。
在该公交车站,也有公交公司设立的智能站牌。记者特意将“车来了”显示的信息与智能站牌上显示的公交车位置信息对照了一下,发现两者基本一致。不过,使用“车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不用到公交站台,就能知道公交车准确的位置信息,从而决定什么时候出门。有乘客反映,现在可以“掐点”乘公交。
据邵凌霜介绍,相比智能站牌,“车来了”还有两大优势。一是它的覆盖范围更广,因为在杭州,只有一些主要公交线路有智能站牌,可以查询公交车的实时位置信息。“车来了”几乎是全覆盖。
另一个主要优势是“车来了”的准确性。安装在公交车的GPS有时会发生故障,有时发出的信息不能被及时接收,更不用说随时会堵车,“车来了”依托公交大数据库,并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维护,会对一些数据信息进行自动过滤、较准。比如,一段时间接收不到公交车的位置信息,系统会根据此前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等算出当下的实时位置信息;再比如,一辆公交车在某一点连续四五分钟不动,系统会自动判定故障,并将该公交车移出系统,避免误导用户。
不过,也正是这个原因,邵凌霜也提醒粉丝,在依靠软件掐点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适当留点余地,以免出现上文提到的像8路车那样的遗憾。
天使基金注资
邵凌霜的开发团队目前有3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有20多个。而邵凌霜本人则被称为“飞人”,昨天在深圳,今天在杭州,明天则去了上海。
尽管“车来了”粉丝数量以几何级数在增长,但邵凌霜坦承,目前还没有赚钱。现在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产品完善和市场推广上。
从去年五六月份开始,天始基金开始关注他的团队,现在已经有两家风投在给他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现在的邵凌霜并不是很差钱。
不那么差钱的邵凌霜还是像创业之初一样,经常带着团队的技术人员到公交站台去发小传单,宣传推广他们的产品。在他看来,这样做除了省钱,更大的好处是可以与用户直接交流。“只有确切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你才能做出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现在,邵凌霜的研发团队正在开发依附于“车来了”的更多应用。比如,利用“车来了”庞大的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群的生活习惯,进而进一步为用户提供餐饮、娱乐等资讯服务;或者嫁接阅读、游戏等适合于乘坐公交车时使用的应用,并以此赢利。
“我现在还不想在‘车来了’上内嵌广告,手机屏幕就那么大,再加上别的信息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邵凌霜说:“互联网时代,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了用户,不怕没有赚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