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守信 强企 惠民
浙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年
——浙江省国资委成立十年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回顾
创新 守信 强企 惠民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和重要资源领域,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要求,加快完善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县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完善出资人制度、资产授权经营责任制及资产经营监督机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和集体企业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大省属企业改革力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改进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方式,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摘自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决定》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基础。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摘自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全面梳理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盘活存量,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加大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力度,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进一步优化省属国有资本投向,更多进入社会公共产品领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有效整合省、市、县国有优质资产。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强化内部管理和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的监督和责任追究。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确保各类投资主体权责利统一,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摘自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
十年探索
在积极探索中前进 在迎接挑战中成长
——浙江省国资委成立十年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回顾
2004年7月1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作为省政府的直属特设机构,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积极探索符合国企实际的改革发展新路子,着力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国资监管新体制,全省国有企业的运行质量、效率和绩效日益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入推进。这十年,我省国有企业坚持“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原则,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实施重组整合、产权多元化、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举措,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省属企业本级有10家进行了合并重组,3家引进战略投资者,3家国有资本战略性退出,1家实行清算解散。通过改革,省属各级企业产权多元化比例已达到70%以上,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同时,健全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了企业运行机制。目前省属企业有控股上市公司10家,各市、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22家。
二是国有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这十年,我省国有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整体营运绩效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屡创历史新高,许多企业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的排头兵、领头雁。通过实施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双千工程”等举措,目前省属企业中已有物产、能源、交通、杭钢等4家“千亿级”企业。同时,有9家企业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双超100亿元,有7家省属企业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其中物产集团已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明显优化。这十年,我省国有企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主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压缩管理层级,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了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主营业务的“三个集聚”,构筑了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2013年末,省属企业的户均资产总额达到了410多亿元,是2004年的5倍多;分布在能源、交通、商贸物流等基础和优势行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占省属企业总量的85%以上。
四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这十年,全省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形成特色。全省11个市均组建了国资委,57个县(市、区)组建了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初步形成全省三级国资联动的组织体制。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形成了以7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的监管制度体系,使国资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完善了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初步构建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机制。
五是国资国企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这十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坚持加强队伍自身思想、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将“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职责使命内化为自觉行动,践行了“创新、守信、强企、惠民”的国企核心价值观,培育了“服务国企、忠诚国资、永葆清廉、追求卓越”的国资文化,凝聚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
尽管这几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仍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国有经济呈现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13年全省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5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34亿元,年末资产总额35679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2.8倍、2.7倍和5.3倍。其中,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62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5亿元,年末资产总额6609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3.9倍、2.3倍和3.2倍。
与全国兄弟省区市地方国有企业相比,我省国有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居于各省区市前列,总体上与浙江经济在全国的排位情况相匹配,这也是我省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十年启示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近年来,我省国资国企领域的探索实践表明,在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国有经济是可以搞好的,一些经验启示值得认真总结和继续坚持。
一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浙江搞好国有经济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要牢记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职责使命,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路子,推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坚持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国资监管新体制。既要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管住管好管活国有资产,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又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维护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三是坚持“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原则,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和“三宜”改革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同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机制与职工观念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四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层层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主业发展方向,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五是坚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有企业班子队伍、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谐企业建设,做好稳定、安全生产和职工权益维护工作,使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十年奉献
担当职责使命 履行社会责任
十年来,我省国有企业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建设重大工程、保障重大活动、抗击自然灾害、参与援建扶贫、促进节能减排、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展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风采。
一是建设重大工程,服务全省大局。全省国有企业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发展海洋经济、加快产融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建设重大工程等工作,许多重大项目正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有企业还是我省电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一大批重大工程顺利建成投用,为完善我省能源保障网、综合交通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参与援建救灾,热心公益事业。国有企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援川、援疆、援藏和新农村建设。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及时提供大量人、财、物支持。同时,热心参与扶贫帮困、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工作,近几年省属企业累计向社会捐赠逾1.3亿元。
三是坚持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我省国有企业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运用先进工艺技术,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并投身环保等民生产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
四是积极提供就业,维护和谐稳定。我省国有企业统筹自身发展与促进就业的关系,想方设法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2013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在岗职工62.8万人,吸纳从业人员89.2万。初步统计,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每年招收高校毕业生近8000人。
未来展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
为建设“两美”浙江再立新功
当前,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一新的使命和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的重要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的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目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转型强体、创新强企”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分类监管,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切实提高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两美”浙江再立新功!
以强化保障服务民生为方向,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加快国有资本从非基础性、非战略性领域和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中调整退出,对国有企业同类或互补业务进行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聚,使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度继续提高。
以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为关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置国有股权比例,加大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力度,鼓励国有企业加快上市培育进程,积极推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使股份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使上市公司成为我省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明显提高,并且在推进上市过程中基本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以规范经营优化效率为重点,提升国有企业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实施省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考核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企业领导人员流动和退出机制。加大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力度,推动竞争类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的监督和责任追究。
以管资本为主,健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打造具有不同功能的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培育。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按照规范的公司治理规则行使股东权利。建立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完善经营业绩分类考核体系,推进企业重大财务信息公开,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以加快转型升级为重点,引导企业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五措并举”、“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打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业绩考核导向作用,鼓励引导企业提高研发费用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创造更加高效的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增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