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天台籍在外创业人士连续4年“隐身”资助贫困学子

好人“宏克”今又来

  本报天台7月9日电

  记者 陈敢 县委报道组 徐平

  “高考放榜了,天台有没有凑不齐学费的学弟学妹?”从2011年起,每年的六七月间,一个网名叫“宏克”的神秘爱心人士就会定时送来夏日的清凉。眼下,他又在天台县市民论坛“后司街”网站上发帖,寻找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

  今年是“宏克”资助天台应届高考学子第4年,资助人数为20人,均为一次性资助,每人助学金1万元。“寻人”帖子年年发,好人“宏克”不现身。与他热心助学产生的社会效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宏克”本人十分低调,至今从未以真实身份露面,当地网友除了约略知道他是天台籍在外创业人士,再无更多关于他个人的信息。

  2011年6月23日,“宏克” 第一次发帖“寻人”,他往红心社的爱心账户汇了5万元善款,红心社是“后司街”网站下属的公益组织。当时,他委托红心社志愿者寻找10名家境贫困的大学新生,打算给予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结果志愿者找到了2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他慷慨地追加了5万元善款。

  第二年,“宏克”助学计划的人数提高到20人,资助金额也增加到每人8000元。去年,“宏克”把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万元,决定资助15名贫困学子,后来追加了两个名额。

  在4年的助学活动中,“宏克”的做法非常有个性。在他的助学计划中,明确是“一次性资助”,这意味着每个学生他只资助一年。有网友在论坛中与“宏克”就此作过交流,“宏克”的解释是:第一年交不起学费是家庭原因,读了大学以后,学生已经有能力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学费了,也就不需要别人再帮他。

  “宏克”在天台公益界留下了好名声,但“宏克”到底是谁?不单受助对象无从得知,就连红心社的志愿者也不知晓。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平时交流是通过邮件或论坛,没有直接接触过,而“宏克”也希望不要宣传他个人。

  “后司街”网站负责人陈松涛因为助学事务与“宏克”多有接触,据他所知,“宏克”从小受母亲的影响较大,他母亲每次碰到陌生人有困难,总会热心相助。现在帮助有需要的人,“宏克”也觉得是件特别愉快的事。

  至于“宏克”将身份讳莫如深的做法,陈松涛用短信背书的方式传递了“宏克”的回复:只是想让受助人感觉自己是得到了社会的帮助,这样受助人以后有能力了,也会回报社会。如果让受助人知道是某个人在帮助他,那么受助人有可能背负回报捐助人的压力,而不会觉得是社会帮助了他,这样当他成才后,他就不可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一点,在“宏克”精心设计的装助学金的专用封套上得到了体现,封套正面写有“立志成才,回报社会”8个字,“宏克”希望受助对象以此为勉并留存纪念。

  目前,红心社志愿者正按照“宏克”助学计划,利用休息时间到各学校、村居了解、核对受助对象的信息。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好人“宏克”今又来 2014-07-10 3537485 2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