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慈溪党员干部与村民面对面交心

“圆桌夜谈”听真话办实事

  记者 余勤 翁浩浩

  市委报道组 赵科 卢萌卿

  本报讯 如今,村民家中普普通通吃饭的圆桌,成了慈溪市周巷镇干部的“谈心桌”。在深入推进“夜访夜谈”活动中,镇机关干部把办公桌“搬”进村民家里。每周三晚,全镇各村的党员中心户家里,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镇、村两级干部围坐在农户家的圆桌旁,从群众“牢骚”中找自身工作不足,剖析作风问题。

  “阿拉农民最关心农事,现在五塘横江水质好了,但排溉不大灵光,要疏浚一下。联村干部还是没把情况摸透查实。”

  “干部下来是勤了,可光聊天不干事也不行,坐了半天没行动还不如不来。”

  “村边上的拖鞋厂每天晚上焚烧废塑料,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大家反映六七年仍没有动静,办事实在太拖沓。”

  ……

  日前一个晚上,周巷镇周邵村村民祁忠法家中,镇党员服务中心主任赵炳年、村党支部书记严邦初和六七位村民围坐一起,认真倾听村民的“抱怨”。赵炳年深有感触:“征求群众意见就该听真话、听刺耳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找问题、听问题,关键还是解决问题。随着“圆桌夜谈”的不断深入,圆桌从“谈心桌”变成了“办事桌”。“今年要是台风来了,我们再不用像以前一样担惊受怕了。”逍林镇桥一村村民徐如坤告诉记者,因为家境贫困,他家一直住在危房里。前段时间,在一次“圆桌夜谈”中,有村民反映了徐如坤家的情况。该镇的联村干部立刻联系相关部门,目前,4万元救助款已基本到位,正组织推翻危房重建两间平房。

  截至目前,慈溪市各级党员干部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4700余条。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反思、立行立改。已经有涉及环境卫生、征地拆迁、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近3000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与此同时,慈溪已梳理出联系服务群众不够紧密、冲劲闯劲干劲不足、存在铺张浪费现象等16个突出问题,并抓紧整改。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圆桌夜谈”听真话办实事 2014-07-09 3519527 2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