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浙江女教师帮湖南老汉找回失散儿子

一路寻亲一路情

  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杨圣琼 黄田心

  苦寻3年,父子终于相见。日前,向兴全从杭州赶到山东临沂救助站,与失散3年的儿子向飞团聚。

  “爹终于找到你喽……”从车里下来,向兴全一眼就认出了儿子,声音有些颤抖,他摸着儿子的头,泪流满面。智障儿子向飞笑呵呵地看着父亲满是皱纹的脸。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人群中,还有向家父子的一个特殊“亲人”:浙江传媒学院老师凌霭如。在向兴全绝望的时候,是素不相识的她伸出援助之手。两年来,凌老师四处帮忙筹款,千方百计联系媒体帮他寻找儿子。正是在央视《等着我》节目播出后不久,失散的向飞找到了。

  一个电话,带来希望

  两年前的夏天,凌霭如从杭州坐车回镇江老家。在汽车站门口,有一个骑着破三轮车的老汉,衣衫褴褛,车上挂着“寻人启事”的牌子。凌老师走到他跟前,好奇地看完这则“寻人启事”,同情地朝这位老汉笑笑。

  他就是向兴全,62岁,湖南永顺县泽家镇人。他的智障儿子向飞,2011年到江苏常州打工一个月后,突然走失,音讯全无。于是,向兴全变卖所有家当,骑着一辆破三轮车一路寻找,每天靠捡可乐瓶为生。

  此刻,向兴全已万念俱灰,身上仅有的800元钱被人偷了,儿子杳无音讯。走投无路的他有了轻生的念头。

  几天后,命运为这个可怜的人打开了另一扇窗。《扬子晚报》一名记者联系向兴全,说想帮他找儿子,还说有人给他捐了1500元钱。

  这个电话,让向兴全看到了希望,心中涌起阵阵暖流。他后来才知道,是凌霭如通过同学、朋友联系了《扬子晚报》等媒体,请他们报道向兴全的寻子故事,1500元钱也是她捐的。

  向兴全说:“是凌姑娘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是我的救命恩人。”凌霭如总是宽慰他:“如果你找不到儿子,我给你养老送终。”

  千里寻子,倾情相助

  几天后,凌霭如在媒体上看到向兴全寻子的报道,令她吃惊的是,向兴全并不接受捐助,并公开说:“我不要别人捐钱,我只想请大家帮我找到儿子!”

  “这句话很朴实,让我很震撼,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父爱如山。”凌霭如决定用别的方式来帮他。

  凌霭如是浙江传媒学院毕业的,很多同学都在媒体工作,她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联系在南京、扬州、镇江等地工作的同学、朋友,报道向兴全老人的寻子故事,以引起更多关注。于是,各种线索不断传来,但对每天靠捡垃圾过活的人来说,接电话也是一种奢侈。“凌姑娘每月都给我充电话费,有时一两百,有时三四百。”向兴全说。

  凌霭如亲人般的关心,支撑着向兴全继续往前走。“她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每天打一次,有时两三天打一次。来浙江后,每周都来看我一两次!”向兴全说。

  向兴全记得,2012冬天的一个晚上,他衣着单薄地睡在一个石桥下面,不幸得了重感冒,没钱看病,也没钱买衣服。就在一筹莫展时,他收到了凌霭如的“礼物”:里面有棉衣、羽绒衣、棉帽、暖手套、护膝套、暖腰带、鞋子,还有指南针、创口贴、药、纱布等一大包东西。

  “我做的其实是力所能及的事。”凌霭如坦率地说。

  父子相见,终得圆满

  2013年10月,向兴全来到杭州寻子。凌霭如又联系了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帮助向兴全寻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地方电视台记者跟央视寻人栏目——《等着我》导演聊起了向兴全寻子的故事。于是,那个导演给向兴全打电话,想请他上节目,但一听要找一个智障儿子,觉得太难,又婉拒了。

  向兴全把这件事告诉凌霭如,她觉得一定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于是凌霭如三番五次地给《等着我》导演打电话,说到情动处,禁不住哽咽失声。导演感动之余,答应帮忙。6月14日上午,凌霭如买了两张火车票,陪着向兴全直奔中央电视台去录制节目。

  10天后,由倪萍主持的央视寻人栏目——《等着我》正式播出向兴全寻子故事。

  苍天不负苦心人。6月25日下午,凌霭如突然接到向兴全的电话,说山东临沂救助站打来电话,那里收留的一个智障青年指着电视机里的向兴全说“他是我爸爸”,并发来照片。

  向兴全看了照片,兴奋得大叫起来:“就是他!就是他!是我儿子!”

  6月26日上午,在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帮助下,凌霭如陪同向兴全赶到山东,与失踪3年的向飞正式相认。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一路寻亲一路情 2014-07-09 3538034 2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