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女蛟龙”
【人物名片】
唐立梅,1981年生,籍贯河北。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地质学博士学位。
2010年进入位于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岩石大地构造、海底资源与成矿。去年,成为我国首位随“蛟龙”潜入深海的女科考员。
牟琳琳
2013年9月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迎来了第一位大洋深潜女科考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唐立梅。
至今,唐立梅仍然对这段深海科考经历记忆犹新,聊起来绘声绘色。“浮游生物像暴雪般袭来,但颗粒非常细小;寄居蟹钻进海葵里,像披着一件华美外袍;发光生物像流星,又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
去年5月份,得知自己有机会参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科考任务,唐立梅如获至宝。她研究的是海洋地质,这次要去的采薇海山正好是她的研究区。“以前几乎只能通过资料进行研究,2012年参加的海洋科考也只能待在船上。现在能够实地观察,亲自取样,真是梦寐以求啊!”
为此,唐立梅做了充分的准备——锻炼身体、调适心理,更重要的是学术准备。7月17日,从厦门登上“蛟龙号”母船——“向阳红”九号,唐立梅特意带了六大本关于结壳结核的资料,又反复研究之前拍回来的采薇海山东侧的视频。船上专门开设了“蛟龙大学”,让科研人员交流切磋,唐立梅学得特别卖力,因为下潜机会有限,她在下潜过程中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地质考察任务外,还肩负着生物考察的重任。
“蛟龙号”内部载人舱直径2.1米,除了密密麻麻的仪器设备,塞进三个人就非常拥挤了。因为内部没有厕所,整个下潜过程约九个小时,唐立梅从前一天晚上就停止喝水,第二天的早餐干咽了几块饼干和一只煮鸡蛋。
当天上午8时,唐立梅和两名同伴登上“蛟龙号”。8时52分,注水完毕开始下潜,唐立梅的深海探险之旅开始了。这是她第一次在水下看海面,海水湛蓝湛蓝的,阳光透下来,在海面戳出一个个小凸起。这次下潜的主要任务是生物多样性调查取样与结壳分布情况调查及地质取样。下潜1小时20分钟,深度达到2771米,“蛟龙号”悬停在海山西侧。海下采集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唐立梅成功采集到了研究所需的玄武岩。
大约1小时后,“蛟龙号”上浮到水面。等待唐立梅的是6大桶水的洗礼,这是对首次下潜者的祝福。8升近底水样、11块岩石、2管沉积物,还有冷水珊瑚、海葵、海胆、海绵、海星、寄居蟹等11种生物样品,唐立梅对首次深海科考的收获非常满意。“‘蛟龙号’不愧是深海科考神器,可以悬停,可以通过机械手精细定点取样,大大提高了样本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下潜9个小时感觉转瞬即逝,真希望还有机会去领略海底的奇妙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