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文章导航

有形之手,如何有为?

—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蹲点调查

  本报记者 徐峻 夏丹 刘刚 李回雄 报道组 任迎春

  走进平湖,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新意盎然的产业画卷。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一起一落”两条发展曲线:

  “一起”,从0到67.3%——2013年,全市1176.6亿元工业总产值中,2000年前后才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光机电、临港、生物食品(医药)三大主力产业,占到67.3%。

  “一落”,从50.8%到18.5%——201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三大传统产业服装、箱包、纺织的占比,从2000年的50.8%降到18.5%。

  传统产业“独大”不再,新兴产业“后发先至”。十余年来,两条不同走势的产业曲线,将平湖带上一条令人羡慕的转型升级之路。而深入其中,我们发现,这一切的发生,与政府“有形之手”的有为、善为息息相关。

  “发展市场经济,‘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这两只手都要用好。”平湖市委书记翁建荣说。这些年平湖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在尊重市场“无形之手”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的高效率配置。

  正基于此,《平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方案》最近获省政府批准,这是目前我省唯一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县域试点。细究方案,不难发现,所谓“机制创新”,要解决的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一个县域经济体而言,政府的“有形之手”究竟有什么用?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而如果放在更大的维度中,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形之手”,如何“有为”?且看平湖之探索——

  平湖式升级:

  要素配置向好项目倾斜

  站在一台名为“VA立式加工中心”的机床前,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总务部部长李镝不无自豪,“你用苹果手机吗?苹果手机有20%到30%的零部件,都是用这样的机床一次成型的。”

  “津上”是一家专业生产数控机床的全日资企业,2003年落户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仅46.8亩,近五年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尽管工业用地稀缺,仍多次向其供应土地,如今“津上”总占地221亩。2011年,公司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去年又将关键的主轴生产线搬迁至平湖。今年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比去年翻一番。

  在平湖,“津上”浓缩了一个先进产业集群的成长轨迹:自2000年第一家日资企业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落户以来,十多年来,大批光机电类日资企业落户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光机电已成平湖第一大主导产业。目前,世界上80%的硬盘驱动器微型马达、80%的相机快门等精密元器件等均产自平湖。

  光机电产业在平湖的异军突起,正是转型升级中平湖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发挥的一个经典案例,即:通过将土地等要素资源向鼓励企业、产业倾斜,尤其是产业层次高的招商引资项目,以优增量推动调存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不仅是光机电产业集群,德资企业“德西福格”的故事同样生动。这是一家曾在德国被评为“最佳雇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2005年到平湖投资时,只要了20亩地,开发区认为肯定不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主动为其预留了一块用地。果不其然,2010年公司决定增加投资了。

  类似的故事,让平湖在跨国资本中赢得了好口碑。近年来,在日资项目步入平稳期后,来自欧美的跨国企业投资项目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小小的平湖,仅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就有20多家。

  近年来,平湖新兴产业项目在工业供地项目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七八成左右。2012年,全市工业供地1260.9亩,其中光机电、临港、生物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占87%,2013年占72.7%。

  好项目有大平台。在平湖,为增量好项目准备的平台被称为“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光机电、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已基本成熟定型;第二级是独山港区,依托深水良港,近年来吸引了“卫星能源”等一批临港产业大项目,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第三级是张江平湖高科技园,这个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共建的新平台,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有望成为未来平湖工业的一大看点。

  “两退两进”:与“无形之手”同向的要素重组

  在平湖市西科电子有限公司,处处洋溢着即将投产的喜庆。这是一家为西门子做配套的企业,占地31.9亩。而就在约半年前,其用地、厂房还属于另一家企业:由于亩均效益太低,该企业共91.9亩低效用地被政府依法回收。

  发展空间从哪里来?在工业强县平湖,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按照规划,2020年平湖市可新增建设用地4.74万亩,除去用掉的3.27万亩,在接下来的七年,每年只有不到210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即使全部用作工业用地,按现有亩均产出300万元左右来算,每年仅新增63亿元产值。而平湖的目标是,到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

  “2000亿元意味着接下来三年,每年至少新增275亿元左右的规上产值。在工业用地稀缺的前提下,高产值从哪里来?在已开发土地上挖潜是一个必然选择。” 平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刘皆安表示。

  自2012年开始,平湖市铁腕推进“退低进高”、“退二进三”的“两退两进”工作。两年来,共完成腾退建设用地面积4660.5亩,其中直接收回土地2937.56亩。同时有26个“进高”项目,占地1433.1亩,总投资62.0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75亿元。“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多用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地需求给予支持,纯扩大产能用地则不予支持;落后产业用地坚决不支持,还要对其进行淘汰。”平湖市分管工业副市长钱勇彪表示。

  现在,穿梭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看不见一根黑烟囱。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平湖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仅2013年,平湖就关停电镀、造纸、化工、皮革等12家落后产能企业。

  通过要素重整,腾出发展空间,既符合市场“无形之手”优胜劣汰的要素配置规律,也在客观上强化了平湖传统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紧迫感。

  位于独山港镇的“晨光电缆”,是国内一家颇有特色的电缆生产企业,其产品连续中标多个重大工程,北京奥运会23个场馆的电缆也全部由其提供。但和记者谈起未来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还是不无焦虑:如何吸引人才提升技术能力?如何在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找到蓝海?

  同样,去年销售达10亿元的新秀集团,是平湖箱包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主要精力都在打造品牌上。副总经理陈学冰介绍说,公司现在国内市场有悠客、天天、欧朗德三个高中低箱包品牌,在国际市场有小众高端品牌“HOBIE”的设计、销售权,自主品牌箱包已占到销售额的一半。目前公司在江苏省、四川省建有两个生产基地,已开始实现生产环节外迁。

  “有为”的边界:把好“准入”和“退出”两道关

  一路之隔,命运大不同。在平湖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估中,“津上”连续两年被列入“A类企业”,不久前新入手70亩土地。而对面的平湖荣星电器有限公司,由于连续两年被评为D类企业,被直接淘汰,腾出的土地转入“津上”。

  不同待遇的背后,透露的正是政府“有形之手”的作为边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怎样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换言之,政府作为的边界在哪里?”作为《平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方案》的主要起草者,平湖市副市长钱陈告诉我们,平湖试点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通过制定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实现“有为之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对要素配置施加作用。“简单说,就是政府怎样做好裁判员。”

  事实上,在平湖,这种尝试早在2011年就已展开。其时,针对所有规上企业和部分规下企业,平湖刮起一场以亩产论英雄的“综合绩效评估”风。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一种“退出机制”设计。

  “两年尝试让评估标准更完善。对规模以上企业,分为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和R&D投入占比等六项评估指标,在百分制评分中,亩均税收占比达40分。而规下企业,亩均税收和单位电耗税收分别占比70分和30分。” 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办公室副主任姜忠良介绍,“综合排名在10%以内的为A类企业,排名最后5%以内的为D类企业,中间则为B、C类企业。”

  而评估结果正是资源分配依据。目前,差别化的土地审批、土地使用税收、阶梯式水电价、排污权和用能预算化管理等各类配套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出台中。用能预算化管理方案日前正在征求意见中。“A类企业参照上一年用能量给予100%的用能权,而B、C、D类企业,则在上一年用能基础上打折扣。且A类企业超出当年用能确权量部分原价购买,其他类企业则要加价购买。”平湖市经信局副局长程传保介绍说。

  再如闲置土地,将按出让或划拨地价的20%征收;对超额用电企业,最高按基础电价的100%加价;连续两年被评为D类,将被列入当年企业淘汰名单等……

  此外,平湖也在2012年就开始对入驻企业实施准入评价,把好入口关。“制定10大类24条,涵盖环保、用电、用能、土地使用效率、科技投入等指标,分值100分,得分80分以上方可进入土地审批环节。”实施两年来,2012年33个工业项目通过准入评审,平均投资强度每亩524.9万元;2013年50个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每亩426.6万元。“较准入评价实施之前,投资强度每亩增加百万元左右。”程传保说。

  公共服务升级:左手是监管,右手是服务

  除了做好“裁判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有形之手”还应该做什么?平湖的答案是:监管和服务。

  首先是在行政审批上做文章。目前,平湖已全面启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一般工业项目零审批”改革,即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事前审批”变“事后监管”、“先批后建”变“先建后验”、“严进宽管”变“宽进严管”。

  而在这种审批模式下,监管得到有力加强。项目土地审批后,多久时间内开发、投资强度是否如当初承诺、生产过程中的亩均税收甚至排污情况等,都要纳入监管。“我们打算成立一个综合执法局,将各种监管权力进一步下放,避免过去‘看得到的人管不着、管得着的人看不到’现象。”翁建荣表示。

  一手强监管,一手优服务。“4月底,平湖市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院即将挂牌成立,以上海交通大学明新国教授为院长,聚集一大批专家,帮助平湖市企业转型升级。”一见面,平湖市科技局局长周新根就和我们激动地谈起这段时间他在忙碌的事。

  周新根告诉我们,除了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院,平湖还要打造咨询设计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研修培训中心、战略应用中心和机器换人展示中心等五大中心,而这些都将容纳在一栋两层共3000平方米的“科技大市场”里。同时,这个大市场还会引进中介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技术成果交易、科技金融等机构,为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大市场马上就要有大用途。今年平湖市将挑选出100家机器换人、100家腾笼换鸟、100家空间换地和100家电商换市试点企业。“这些企业都能在科技大市场找到一对一的解决方案。”周新根说。

  “通过这次改革试点,我们最终希望,为政府‘有形之手’的‘有为’边界做出明确界定,形成有利于要素优化配置的机制设计,从而减少要素配置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在此基础上,做好公共产品的供应——提高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平湖市市长朱林森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有形之手,如何有为? 2014-07-08 3443904 2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