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蓝色家园

蚂蚁岛,越“啃”越有味

  记者 谢国平 通讯员 翁盈昌

  岛如其名,蚂蚁岛,真的非常小,全岛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就像浮在万顷碧波上的一只蚂蚁,地图上你找不到它。

  但是,它的确非常有名,到舟山,到普陀,蚂蚁岛是一个经常会被提及的岛屿。为什么?“因为一种精神,蚂蚁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蚂蚁岛人会这样告诉你。

  第一个人民公社

  沿着村子往后山走, 半山腰,一幢老旧的房子突兀在那里。走近一看,你会惊奇地发现“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门牌挂在那里,瓦房木门斑驳,布满岁月的痕迹。这幢房子就是公社办公地的旧址。

  惊叹之余,谁会想到,第一个“人民公社”的诞生地,竟然是在小小的蚂蚁岛。1950年,蚂蚁岛刚解放,岛上的渔民就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自救。4年后,全岛4个渔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大合作社,初具人民公社雏形。之后,渔业生产合作社先后与农业社、手工业社、供销社、信用社合为一体,成为综合性的合作社。

  1958年10月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第一个人民公社——访五年来乡社合一的蚂蚁岛》的通讯,从此,蚂蚁岛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代名词,“小小蚂蚁赛苏联”,风靡整个舟山渔场和全国沿海,名扬天下。

  “蚂蚁岛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蚂蚁岛村党总支书记林中苏介绍说,当年蚂蚁岛一穷二白,只有一些破旧的小木帆船,全岛300多名妇女首先发动起来,日以继夜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搓草绳。12万斤草绳换回来9600元,打了一艘机帆船名叫“草绳船”。

  妇女们的行动带动了岛上所有的家庭和人员,渔民们纷纷把家里的铜火熜、蜡烛台、铜盆、金首饰……全部拿出来献给集体,集中到一起的铜火熜有450只,加上其他东西一共换回来9500元,又打了一艘机帆船,叫做“火熜船”。到1960年,蚂蚁岛机帆船达到27艘,成为全国渔区第一个全面实现机帆化的公社。

  让骨头也长肉

  一踏上蚂蚁岛,迎面吹来的海风让人神清气爽。走遍蚂蚁岛有人居住的地方,用不了一个小时,但这里却是一个小而精致的集镇,在大的城镇应该有的设施,这个岛上几乎都有,像饭店、旅馆、超市、办证中心、手机营业厅、美发厅、卡拉OK厅等等。特别是渔港码头一带,沿路排开几十家崭新气派的渔家宾馆和海鲜排档,挂着一个个海味十足的招牌:听海居、海边人家等。

  “我们利用自家的楼房改装成渔家客栈,一年的收入比从前多了好几万元呢。”老板娘林祖燕指着一排家庭旅馆告诉记者,她家把楼上楼下房间装饰成4间标房,店名叫“创业”。在海钓休闲会所,一帮来自台州的游客正“赶海”回来,拎着一袋螃蟹说:“喏,这是战利品。”

  每逢节假日,游客兴冲冲地赶到这里,体验“当一天渔民”的特色旅游项目:海钓、船上张网、海味烧烤、海涂捉蟹、海涂踩贝“迪斯科”等“渔”趣盎然的休闲旅游项目。前些年,蚂蚁岛就成立了旅游公司,通过“公司+家庭”的运作模式,带动岛上数十户渔民利用空置房开设旅馆或餐馆。

  别看蚂蚁岛小,其实人口也不少,常住的有万把人。“除了岛上原住民3000多人外,其他都是在岛上船厂的打工者。”岛的西侧,一个偌大的船厂呈现在眼前,码头上巨轮锚泊,船坞内焊花闪闪。这是该岛2007年引进的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

  “蚂蚁岛是个传统的纯渔业岛,从妇女下海捕鱼到开展虾皮加工成为名闻遐迩的虾皮之乡,再到全省第一个开展灯光围网捕鱼作业,成为灯围之乡,这么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持续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林中苏说。

  按照该岛新近出台的规划,蚂蚁岛将是一个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新型岛屿。“这又是一场硬仗,但我们会用蚂蚁的精神去一个个把它啃下来。”蚂蚁岛人会信心满满地告诉你。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蓝色家园 00020 蚂蚁岛,越“啃”越有味 2014-07-08 3506134 2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