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探访我省莲产业“金三角”区域——

风吹梅莲十里香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张文松

  本报讯 7月7日,小暑,梅雨将走,盛夏入场。来自省农科院的监测:小暑前后,江南出梅,第一波莲子——梅莲初长成,口感鲜嫩,含糖度达十六七,甜约葡萄,正是鲜食好味的季节,莫辜负了晨露未干时采莲人的辛勤劳作。

  莲,即荷。全世界的莲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在东亚广泛分布的就一个种,那就是莲。而另一个种,美洲黄莲,则扎根在太平洋彼岸。就在不多年前,莲还被放在睡莲科里。这些外形相像的植物,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家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科学家发现,睡莲和莲根本就不是直系亲属。真实的情况是:睡莲型的被子植物是最早出现的,于是有了一个部落“被子植物基部类群”;而莲则属于真双子叶植物的基部类群。说白了,莲比睡莲要“高大上”些。

  江南有莲,建德里叶、龙游志堂、武义宣平,集结近3万亩,号称我省莲产业的“金三角”区域。而全国三大名莲湘莲、宣莲、建莲,其中的宣莲正是这里产的,一罐“香莲鹅肉”也成了这里的特色佳肴。小暑时节,省农科院研究员金梅松带我们赴龙游探莲。

  植物界里,凡物先华而后实,独独莲子是华实齐生。起初,莲只是莲花的花心,准确地说,应该叫子房,娇小嫩黄,随着时间推移,子房日渐长大,花瓣凋零,莲从配角升为主角。而枯萎了的莲蓬,恰似被掏空了的马蜂窝。

  大概没有一种植物如莲,署名浩荡了。荷为总名,茎为茄,叶曰蕸,根名藕,华作菡萏,实即莲。大约是喜爱至极,在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作中,苏轼称其为“湖目”,因藕生湖中而莲子似目。王勃唤其“黄螺”,莲子嫩时色黄,形状如螺。

  金梅松说,莲子初长成时,果皮青绿,老熟时则从茶黄转至黑色。果皮表面有气孔和保卫细胞,表皮下有坚固而细密的栅栏组织,气孔下有一条气孔道,成熟莲子果皮的气孔递缩得很小,不让空气和水分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就保证了莲子的长寿。它可埋在地层中千百年不损坏,甚至还可用来播种发芽。

  就采收季节而言,小暑时节,7月10日前后,成熟的莲子为“梅莲”,最宜鲜食,嫩得就像初夏吸入一缕清冽的风;八九月份,伏莲来了,淀粉含量高,最宜做成干莲子,用作炖鸡,酥而不烂,此时生产的干莲,品质最佳;9月下旬到10月初,开花成熟的莲子称为“秋莲”,因为光合作用降低,煮而不烂,多作留种。

  江南人对莲的记忆,大多可能停留在采莲这种最富有诗意的农事活动,尤其是乐府诗《相和曲·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浙江一带,曾对莲子进行过创新性的科技研发——用以观测熬制食盐。宋代制盐,观察莲子在卤液中呈现的上浮或下沉状况,藉以测估卤液中的盐分大致浓度。宋代史学家姚宽被任命为产盐地区台州(今镇海、宁海一带)的主要官员时,就采用了“莲子试卤法”,浸入卤液中的十颗莲子,上浮的若不到三颗,那么此卤液是不值得用于熬盐了。后世沿用了900年,以今日之科学知识与技术衡量,自然显得很粗浅而不精密,但以宋代当时的科技条件而言,它是值得肯定的。

  今天的科研人员则想到了太空育种的方法。它的原理是由返回式航天器将莲子携带至太空,在宇宙中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的环境下,大部分种子将坏死,只有少数种子能够存活。返回地球后,保留花大、色艳、形美、花期长的备选种子,再经过几年时间反复筛选后,不断从每代荷花中选出优良组织进行培育,淘汰基因不稳定的株系,最终将基因优良、遗传稳定的荷花保留下来。

  今天,你看到的荷花,不少为“太空36”这个品种。在龙游,因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这里的“太空36”成了天然的富硒莲子;而在建德里叶、武义宣平一带,它又有了变异株品种“十里荷一号”,这是金梅松和建德农技人员共同攻关的杰作,也是我省至今唯一被认定的莲子品种。它株高比一般植株低了十来厘米,一亩田里能采收8000个莲蓬,一粒干莲子重达1克以上,鲜重近3克。接下来的4个月里,每每莲蓬一低头,数着日子守着荷塘,再过个五六天,不食更待何时?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风吹梅莲十里香 2014-07-07 3536380 2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