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效果真不一般——
绍兴治水请来狐尾藻
记者 周智敏
绍兴日报记者 周国勇
本报讯 一种原产南美洲的水生植物,将成为绍兴市整治污水的“杀手锏”。近日,绍兴市专门作出部署,联合中科院,让这种名叫狐尾藻的“水中精灵”,在全市范围内广辟战场,为净化水质效力。
狐尾藻受此重用,是因为它在绍兴市的一些养殖场“小试牛刀”,就锋芒毕露。记者日前在率先引进狐尾藻的上虞区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看到,每天臭气熏天的400多吨养殖污水,经过稻草的分解和狐尾藻的吸收,变成了可以养鱼的清水。处理废水的湿池上,是一片翠绿,没有一丝异味。边上的指示牌显示:废水COD浓度,从过去6000毫克/升以上,降到现在的50毫克/升以下;氨氮浓度从最高时的900毫克/升以上,降到现在1.4毫克/升左右。
让绍兴市“相中”狐尾藻的,不光是水质所起的显著变化,还有治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富强公司董事长阮柏龙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原来企业每年要支付污水处理费600多万元,最高一个月竟达113万元,养猪的许多利润随着污水流走了。而现在,一年的治污费用,不超过18万元。而且狐尾藻收割后,还可以作为青饲料给猪当“补品”,一年可以节约饲料成本50余万元;养鱼的收入,保守估计每年也有15万元。“治污也有这么好的收益,真是做梦也没想到!”阮柏龙感慨道。
阮柏龙告诉记者,他们为实施这个项目,只支付了4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而水中那些狐尾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赠送的。去年4月,在绍兴市科技局的牵头联系下,将中科院狐尾藻治污技术引入绍兴,并选择了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3家畜牧企业先行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为扩大治污战果,绍兴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打响五水共治“生物战”。重点推广区域包括该市55个功能区水质断面中尚未达标的断面区域、鉴湖水域、越城区内外环城河与古城内河、全市畜禽养殖企业以及各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地区等。
“狐尾藻虽是外来物种,但比较娇贵,在水里连浮萍也斗不过,所以没有生物入侵的风险。”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裕元博士告诉记者。
目前,绍兴市正在谋划建立藻源培育基地,让更多的狐尾藻为优化绍兴水质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