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两孝子放弃工作照料老母亲
宜将寸心报春晖
记者 翁浩浩 东阳日报记者 陈勇
市委报道组 刘小红
天刚蒙蒙亮,郭希潭就起床了,瞧了瞧躺在对面床上的母亲,母亲的睡姿很安详。他悄悄起身,脚步轻柔地走向厨房,开始为母亲准备早餐。炉火渐旺,白粥在锅内有节奏地翻滚。他一边看着白粥是否煮透,一边把南瓜捣得细碎。
这是郭希潭专门为母亲准备的早餐。此时,他的哥哥郭荣全正为醒来的母亲梳洗面容。
在东阳市湖溪镇郭宅一村,一段美好的亲情故事在村民中间流传,95岁的陈香娟老人有5个孝顺的子女。当她因病身体欠佳时,两个儿子先后放弃工作,回家日夜陪伴。
而今,让母亲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成为兄弟俩生活的全部。
一份亲情
近日,记者来到郭宅一村。
走进陈香娟老人的家,家什简朴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卧室内,两张木床并排摆放,老人躺在其中一张床上。年过九旬的她,眼眶深陷,脸上爬满褶皱,但面色红润,银发向后,衣着干净整洁。见到陌生的客人,她和蔼地点点头。离老人的床一米多远的另一张床,正是郭荣全和郭希潭轮流陪伴母亲时睡的。
现在,兄弟俩每天的生活都围着母亲转,一日三餐、梳洗擦身、更换床铺,还有陪着聊天。
“母亲耳朵还很好,最喜欢聊以前的事。”郭希潭笑着说,母亲年轻时纺过纱,做过鞋子,他们就把这些陈年往事一件件搬出来。老人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说:“那时候,生活太苦了!”
在老人的卧房柜子上,摆放着一台14寸电视机和一台VCD机。这是兄弟俩专门为老人准备的。“母亲她喜欢看越剧和婺剧,特别是《碧玉簪》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两出,经常是一边看,一边哼哼。”于是,他们就买来了碟片。每当老人戏瘾上来时,就左一个、右一个,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搀扶到靠椅上,然后慢慢享受美好的时光。
一次抉择
陈香娟曾是村里有名的健康老人。2000年,老伴走了之后,她一直自己料理生活起居,尽量不让子女们操心。
去年9月,陈香娟接受了一次结石手术,手术比较成功,但子女们发现,老人的身体比以前差了一大截:走路不像以前那么稳当,端饭碗的手开始颤颤巍巍。
“手术康复后,母亲特别怕孤单,早上睁开眼睛,一定要看着亲人心里才踏实;晚上睡觉惊醒,也要看到亲人心里才安稳。”郭荣全说。此时此刻,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母亲年纪大了,需要有子女贴身陪伴。
郭荣全是一位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年收入超过20万元。当时,他正在海南从事一个商品房项目施工。在以最短的时间做完交接工作后,他订了回浙江的机票。老板一听他要走,赶紧过来挽留:“现在走不划算,干到年底吧,到时可以领年终奖。”“母亲身体不好,我一定要回去照顾她。”郭荣全婉言谢绝了老板的好意。
此前,弟弟郭希潭在东阳城区开了5年出租车,为了照顾母亲,他毅然卖掉出租车。兄弟俩先后回到郭宅一村,与嫁在同村的妹妹郭喜青共同照顾母亲。
一生相伴
郭荣全和郭希潭已不再年轻,69岁和58岁的年纪,岁月在他们的脸庞留下深深的印记。
平日,两人轮流照顾母亲,一人烧饭洗衣做家务,一人在病床前陪护,看似繁琐,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苦累。“为了母亲,我们心甘情愿地放弃赚钱机会。”郭希潭认真地说。
最近,村里新开起了老年食堂,可老人的一日三餐,兄弟俩每次都是亲手做。他们觉得,只有自己做的饭菜,才真正适合母亲的口味。许多时候,陈香娟吃饭要靠人喂。“给妈喂饭,要先喊一声妈,再喂一口。”郭荣全喂出了经验。
陈香娟的三儿子在深圳工作,四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平时工作忙,不能整天陪护母亲,但每到节假日,他们总要回家看望母亲。儿女们都说:“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你在老家多陪陪妈,家里的事我会料理好的。”“你把这个月的1000元生活费带给妈,代我多陪陪妈。”兄弟俩的家人总是这样支持他们照料年迈的母亲。
“我能活到今天,全靠儿女们照顾得好。”陈香娟眼睛变得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