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挥别绿皮车

记者全程见证浙江长途绿皮车告别之旅

  见习记者 郭兴华

  本报讯 6月30日,一声汽笛,绿皮车2191次列车从郑州站驶出,开往温州站,这是它最后一次亲吻熟悉的铁轨。

  这趟旅行的结束,意味着今后不再有跨铁路局的绿皮车途经浙江。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局客车的标准涂装。随着铁路大提速,“绿皮车”逐步被淘汰,代之以速度更快、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

  对浙江人来说,绿皮车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游历中国的美国作家保罗泰鲁在著作《骑着铁公鸡 坐火车穿越中国》中,描绘了一个"绿皮车上的中国”——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地方。

  本报记者跟车旅行,记录下绿皮车远去的背影。

岁月的欢歌

  熊俊鹏故意压低声音告诉记者,他是请了“病假”来坐火车的,说完这话,坏笑了好一阵。

  当熊俊鹏听说这列车将要退役,就早早订下了最后一趟的往返车票。在这趟最后的绿皮车上,活泼的他不停地跟身边的旅客讲述着关于这列火车的事情。

  绿皮车2191次列车,一年多来一直载着在丽水上大学的熊俊鹏来往于家和学校,他能清楚地报出这列车经过的站名和时刻。在他看来,“慢慢的绿皮车和风景满路的金温线是绝佳搭配”。

  从丽水到温州,又从温州到丽水,下车前,他向记者扬了扬拿在手中的票,“准备把票好好收藏起来,以后就买不到了。”

  南京人周龙毅是专门来送别绿皮车的,这也是他送别的第八辆绿皮车。作为百度贴吧“火车吧”的吧主,他曾和网友们一起赴长沙、上海等地记录绿皮车的“最后一程”。

  从芜湖到温州,又从温州到芜湖,每到一站,周龙毅都会拿出手机悉心拍下站名。做文秘工作的他是个十足的“绿皮车迷”,平时“有绿皮车可坐肯定不坐其他车”。他告诉记者,无论是童年时去找妈妈,还是上大学,都是绿皮车陪伴着他,绿皮车也记录了他对于亲情、友情和已逝去的爱情的回忆。

  绿皮车更换为红色的空调车后,一些原来的工种也随之消失。赵天来是车上的烧水员,由于改换新车厢后将使用电热水煲自动烧水,烧了二十多年开水的老赵面临着“转行”。“每天三十多桶水,围着炉子转,推着小车走,已经习惯了。”

  “还不知道干什么。领导只是交代我下次跟车不用带扇子了,得带件衣服,说车上空调凉。”在炭火通红的锅炉旁抹一把满脸的汗水,老赵咧着嘴笑:本来还想着跟这趟车一起退休呢,没想到它比我先退了。

  7月2日下午1时20分,绿皮车缓缓驶进终点站郑州站。车门打开,不少旅客已经迫不及待地走出车门与绿色的车厢合影。透过车厢边的团团人影,记者忽然看到,一节车厢上,不知谁悄然用粉笔写下:再见!我的绿皮车!

苦并快乐着

  “这列火车几乎没有不超员的时候。”这趟来回,王玉玲是车上的夜班岗,每次穿过车厢,对她来说都是“技巧活”和“体力活”。

  7月1日深夜,车上人很多。卧铺车厢全部满员,硬座车厢的走道、车厢门口,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没有空调,尽管电扇吱吱扭扭地转着,却没有一丝凉意,一些乘客趴在打开的车窗口,不愿放过一丝由窗而入的凉风。

  在硬座17车厢,“小候鸟”贝贝已经沉沉睡去。放了暑假,贝贝被在金华打工的爸爸送回老家阜阳,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上了车,高温、嘈杂和浑浊的空气就让小家伙皱起眉头、吵吵闹闹,好不容易哄睡了小家伙,贝贝爸爸也慢慢地闭上了睡眼。

  比起有座位的贝贝父子,车厢里“站票”的乘客们则又多了辛苦。整个晚上,站或坐在车厢走廊上的他们要忍受着更多的拥挤,不时推过的“花生啤酒矿泉水”的购物车往往会激起一片“吐槽”。直到深夜,难耐的瞌睡让不少“站客”不顾其他的,倒在地板上就睡了起来。

  “长途坐这样的车就是受罪,停了也是好事。”乘客吴全娇的抱怨代表着不少乘客的心声。

  从层层人堆中穿过,王玉玲的蓝色制服已基本湿透,她说,这还算舒服的时候,夏天最热的那些天,绿皮车厢的温度常常会超过40度。

  绿皮车上的热,餐车的厨师们也有着深刻的体会。由于没有空调且空间狭小,一到夏天,厨房里又潮又热,室温一直在50摄氏度以上,厨师们人人身上都有湿疹。

  一切即将改变。这列车退役后,郑州与温州之间,就正式进入“红皮车”时代。即将换装的红色空调车,开行更加平稳,空调也会更加舒服。

  “在绿皮车上干了30年了,但依然会在车上失眠。”王玉玲期待着,“在新车上白天补觉,会比现在睡得香甜点。”

开进新时代

  对于霞来说,买火车票就是一项对比价格的工作。车票贵10元,她就会放弃而改换更便宜的列车。

  老家安徽亳州的于霞现在在温州一家毛巾厂打工,月工资2000元,对她来说,三五十元往往就是一天的收入,“坐趟便宜车也算是打了一天工”。

  以往,这趟绿皮车都是于霞往来于老家和温州之间的首选,“硬座76块钱就能坐到地儿,比其他车都便宜。”而全线“升级”红色空调车后,亳州和温州间的硬座票价也上涨到了152元,这让于霞“一时还接受不了”。

  据了解,就这趟行程而言,温州到郑州,单程硬座票价86.5元,硬卧票价是181.5元,软卧票价是320.5元。但换成空调车之后,单程的硬座票价是177.5元,硬卧是315.5元,软卧是497.5元。

  不仅如此,随着“绿皮车”的退役、票价的调整,5.5元温州到青田、5.5元郑州到开封的票价,也将成为历史记忆。

  2012年以前,温州到郑州没有直达列车,随着两地人口流量持续增加,2012年底,郑州铁路局和上海铁路局商议决定,增开了这趟“温州—郑州”的直达列车。长期以来,这趟沟通三省的“绿皮车”因票价便宜,颇受低收入者青睐,被网友戏称为“农民工及学生专列”。

  列车长尚德岩告诉记者,按照票价订价的现行规定,同样区间的“绿皮车”和“红皮车”的差价确实在一倍左右,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让便宜的“绿皮车”被淘汰的原因。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挥别绿皮车 2014-07-03 3533397 2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