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温州非遗展演“百人百工百技”

民间绝技活起来

  记者 刘慧 通讯员 周方

  本报讯 灯盏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黄杨木雕,众多散落于温州民间的宝藏,是承载着瓯越大地千年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来自温州的103位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乐清细纹刻纸、木拱桥营造技艺、木活字印刷技术等7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在温州市非遗中心特设的“百人百工百技”现场各展技艺,让市民大开眼界。

  这是温州历史上项目最全、规模最大的一次非遗展演,主办方还邀请了平日很少能见到的夏益锦盔头、鸡母狗馃等非遗传承人来表演,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领略温州精湛的手工技艺。

  吹糖和很多传统的老行当一样,如今在都市街头已很少见。第一次看到吹糖的小女孩扒在陈汉巧的摊上怎么也不肯离去。只见陈老先生用一点点糖稀,吹吹捣捣,捏啊捏啊,几分钟时间便能做出一匹活灵活现的小马。

  温州米塑以口传心授传徒授艺,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等民俗工艺,成品后涂上麻油,更显流光溢彩,趣味横生。李子、枇杷、青枣,一个个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果盘,出自米塑大师洪孝弼之手,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几位正在温州旅游的外地人把所有“水果”都买了下来:“太像了,带回去让家人看看。”

  这些天,温州非遗馆里挤满了观众,提线木偶剧前面的看台座无虚席,牛筋琴引看客驻足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虞定良的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让孩子感受温州民间技艺和传统文化,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到非遗馆,领略温州的老底子文化。在温州非遗馆里,最让小孩高兴的莫过于瓯瓷的现场体验制作了。

  “老师,什么样的土都能拿来做瓯瓷吗?”“当然不是,首先要取瓯江4米以下的泥土,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才能拿来做瓯瓷的。”传承人陈景炜一边给在座的小朋友讲解瓯窑特点,一边演示拉坯的一些简单步骤。陈老师给在场的每个人分发了瓯泥,让大家体验制作瓯瓷的乐趣。面对这些泥巴,家长们恍然回到童年,一边教孩子,一边自己也玩得不亦乐乎。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民间绝技活起来 2014-07-03 3523823 2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