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今日宁波

北仑探索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管新模式

“家门口纪委”考量干部作风

  记者 周松华 区委报道组 金旭孟

  通讯员 陈冠军

  本报讯 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该不该管,怎么管?这一直是干部监管的盲区和难点。北仑区在开展正风肃纪行动中,在狠抓8小时内监管的基础上,以廉情民意监测点、群众满意度测评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等载体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扎实有效的“八小时外”监管新模式。

  建立“廉情民意监测点”,把纪委监督“直通车”开到居民家门口,“八小时外”监管不再是“真空地带”。今年5月,该区某街道环卫站工作人员私自将公车开到了小区内,被“廉情民意监测点”的监督员发现后,立即向区纪委报告。经查实后,该工作人员及负责人被严肃处理。一些回到家中就放松要求、上班下班“两张脸”的干部,受到了制约,甚至一些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也被居民“揪出”。

  目前,北仑区依托社区廉政工作室,在各个社区、片区建立了59个“廉情民意监测点”,并将居住在该社区的党员干部花名册在“廉情民意监测点”公布。“监测点”整合了社区内的各类监督员队伍,一个住宅小区聘请3到7名常住本小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为党风廉政舆情监督员,全面了解在职机关党员干部“八小时外”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邻里关系、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目前全区共有廉政舆情监督员500多名。在各个“监测点”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由社区干部担任,与区党风廉政舆情信息员建立起实时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区纪委有了掌握党员干部8小时外情况的“千里眼、顺风耳”。据统计,上半年全区已有22名党员干部因作风问题,被“廉情民意监测点”的监督员举报,根据党纪政纪规定受到了相应处理。

  为加强群众监督的“威慑力”,北仑区还建立了“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对党员干部的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勤政廉政等优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群众的意见占50%权重,成为评价干部优劣的重要依据。区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皮浪波说:“我的照片今年在报纸上被公示过,市民不但能监督我的工作,还监督了我8小时之外的形象,有压力但也更有动力。”去年以来,北仑已有超过5万人次的市民参与对党员干部的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区纪委责令相关部门对上一年度评价中“群众满意度”排名靠后的6名“实权科长”予以免职。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八小时内快乐工作、八小时外快乐生活”的健康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中去。现在,北仑的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纷纷参加社区搭建的志愿服务平台,发挥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实现为居民们开展服务的“微心愿”。北仑政策研究室的副调研员许永铸,主动担任所在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为居民们解决小区居住环境上的各类难题。他还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周末定期到牡丹社区,为居民创作书法作品并免费赠送,受到居民们的“热捧”。目前,这样的在职党员志愿者已达2000多人。

  北仑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余龙达表示,通过探索建立监测、评价、引导相结合的“八小时外”监管模式,引导党员干部告别“八小时外”的酒局、牌局,引导干部“不比享受比奉献”,树立了北仑良好的党员干部公众形象。今年1到6月,该区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率比去年同期提升14.03%,群众对机关部门效能的投诉同比下降38%。


浙江日报 今日宁波 00023 “家门口纪委”考量干部作风 2014-07-03 浙江日报2014-07-0300006 2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