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异地高考
少些捆绑

  这两年,异地高考在很多地方艰难“破冰”,赢得一片叫好声,但如今,两名女考生的眼泪,把人们拉回残酷的现实。

  云南一名女考生的高考理科成绩为598分,比一本线高出70多分,却因为父母是外地户籍,且在云南工作多年没有按时交纳社保费,只能念三本院校。而此前,深圳一名女考生,仅因父亲有3个月的社保断档,未达到连续交满3年社保的标准,只能背书包回家乡参加高考。

  如果说各地为防止高考移民而对异地高考设立门槛,有一定的必要性,可是这两名考生从小就在当地读书、生活,一看就知道并非高考移民,为何还要拒她们于门外?同时,用父母的社保缴纳,“捆绑”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这种“连坐式管理”合理吗?难怪有网友称,这些做法,不仅隐藏“拼爹”逻辑,有损教育公平,还显露了权力的傲慢。

  按理说,现在是大流通的社会,各种人为的、不合理的阻碍都应该全力清除,那么异地高考的推进为何还这么难?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现行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这一制度把高校招生指标划到各省,由此成为各地有利要图的“蛋糕”。

  既然现在的国内重点高校,动辄就称国际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实行全国重点高校基于全国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如果考生无论生活在哪里,无论其父母的户口在哪里,上北大、上清华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也就不可能再出现高考移民的不正常现象,异地高考这一说法同样也就不存在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其中高考公平更具标志性的意义。为了让孩子们少些无奈与眼泪,多些希望与梦想,高考改革是到该动真格的时候了。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异地高考
少些捆绑
2014-07-03 3528974 2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