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订制:公共文化服务新探索
——丽水市宣传文化部门服务文化礼堂建设实践的思考
□赵 颖
2014年5月14日《中国文化报》刊登的《浙江农村文化礼堂里的“春耕”故事》中报道了遂昌县15个农村文化礼堂向丽水市文化馆“订制”15首村歌,丽水市文化馆组织了一批词曲作家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创作录制完成。这就是丽水市转变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文化订制”。
“文化订制”是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丽水在这条路上探索了近一年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获了一些成果,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显现出四大特点,即“一性三化”:
一是文化产品的专属性。“文化订制”的“专属性”体现在文化部门充分了解农村文化礼堂的特点和需求后,以村民的需求为基础,依托文化部门订制力量为文化礼堂量身定制专属于当地的文化项目,这样的文化项目具有其他文化礼堂无法复制的特点。比如村歌订制,它的创作针对性极强,文化地域符号独有,其他村无法套用,所以村歌就具有“专属性”。
二是文化决策的民主化。以“五水共治”主题晚会为例,从之前文化部门落实好送戏节目,一贯而下的“一言堂”服务,到基层反过来要求文化部门,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化”文化诉求,“文化订制”不再是基层的胃口来适应服务的菜单,而是服务部门按基层的胃口做菜,从受限制的选择到“我的文化我做主”,让主动权掌握在了基层被服务对象的手里,使得他们的文化诉求满足度可以达到最大化。
三是文化配置的市场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文化订制”一大特点,此前的“配餐式”和“菜单式”服务模式就好比“计划经济”,是一种供给导向的模式,一切依照计划进行,对资源进行强制分配,而“文化订制”就好比走入“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年初,为了完成遂昌县15首村歌的“文化订制”订单,丽水市文化馆调配了全市30多位词曲作者、配器及歌手,共同完成服务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了一种“市场经济”的服务模式,项目是村民需求的,文化部门通过他们的需求进行资源配置,实现供给。
四是文化资源的内生化。从“固有资源”到“创造资源”是“文化订制”的显著特点。“文化订制”过程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固有资源”往往满足不了订方的要求,订方的这种要求就促使供应方只能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进行“资源创造”。
如今,为了能让“文化订制”服务落到实处,为需求与供给搭建有较途径,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文化订制”领导小组,着手建立层层“文化订制”机制,建立“文化订制员”制度,设置县、乡、村文化订制员,市文化馆专门设立农村文化礼堂“文化订制”服务中心。接着丽水文化部门还将推出文化订制热线、文化订制QQ群、文化订制网站等方式,扩大文化订制信息沟通途径,提升文化订制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文化订制”健康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