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兰香愿为百姓来

——记绍兴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下)

  本报记者 方力 区委报道组 袁伟江

  有人说,她是绽放在田野里的幽兰,默默付出,只为给村民带来幸福;

  有人说,她像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温暖着大家;

  有人说,她此生只为一村来,视群众为家人,爱村胜过爱家;

  ……

  她是村民口中的“兰英妈妈”。

  28年,杭兰英如同“大家长”般一步一个脚印,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感悟群众的每一个需求。

  村民说:我们在她心里比天大

  在杭兰英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二十几本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谁家有难事、急事,谁家婚丧嫁娶、就医上学等情况,都详细记录在这些“民情记事本”上。

  “村干部就是要熟悉每家每户、每个群众,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在杭兰英看来,要服务好群众,就必须掌握民情、熟悉民情。

  村民祝海江永远也忘不了24年前那个夏天的下午,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他的母亲在海涂耘田干活,不幸遭雷击身亡。那时,祝海江只有15岁。

  由于父亲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和两个姐姐,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他们姐弟仨惊惶失措、哭成一团。

  绝望时刻,杭兰英带着村干部来了!

  那天,安抚着3个孩子,杭兰英一夜没睡。第二天从外地赶回的祝海江的父亲,沉浸在丧妻之痛里无法自拔。杭兰英顾不上休息,帮助他料理丧事,又是一连几天忙碌,几乎几夜未眠,双眼满是血丝。

  当上村支书那天,杭兰英就给自己定了几个“硬杠杠”。其中一条就是“村民有困难,自己必须到现场”。

  2000年除夕,正当杭兰英全家其乐融融吃团圆饭时,村民的呼唤打破了原本的安宁。沈明仙家出事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因病在除夕相继去世。一个家里两个顶梁柱没了,一屋子女人哭得乱作一团。

  没多想,杭兰英马上放下手中的碗筷准备出门。“今天别去了吧!”家人赶紧叫住她。大年三十帮别人家办丧事,在农村是一件很忌讳的事。大家都劝她,等明天天亮后再去也不迟。

  “一个家里两个男人突然没了,现在是她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要是现在不去,心里不安稳。”杭兰英边说边跟着村民出门了,还带去了自己的3000元钱。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第二天,村里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在杭兰英的感召下,村民们自发来到村委会,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连一位家庭贫困的80多岁老人也颤颤巍巍地走来,坚持捐出自己节省下来的5元钱。

  这些年来,杭兰英累计资助131人次。一滴水辉映太阳,一份爱源远流长。杭兰英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不仅让许多人摆脱困境,也带起了全村的正能量。

  2008年,杭兰英带头出资5万元,并发动几个比较富裕的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村“关爱基金”,用来慰问老人、关心孩子、帮助困难的家庭。到目前,关爱基金已筹集到46万元。

  村干部说:她做事做人没得挑

  杭兰英身边,有一群工作上的好搭档。

  和其他村的村干部一样,杭兰英和班子成员的工资都是由镇政府统一发放的。这些年,村里的经济条件好了,不少村民都外出做起了建筑等方面的生意。有些村干部也蠢蠢欲动。

  杭兰英却定下了规矩,所有村干部除了做村里的工作,都不能有其他“副业”。村干部不仅要遵守上下班纪律,还不准购买本村村民的大米;村民的红白喜事,村干部可以帮忙但不准喝酒吃饭,村干部家办事也不能接受任何村民“上份子”。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规矩近乎“苛刻”。

  在祝温村,一名村干部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崧厦镇一些伞厂的普通工人。村委会主任王茂桃曾开玩笑说:要是家里没有其他挣钱的人,谁在村委会里干上3年,他家就会变成低保边缘户了。

  王茂桃是杭兰英的老搭档了,从1986年开始,两人就一起工作。一个女人能当好村支书吗?起初,王茂桃心里总有些不相信。但上虞九一丘围涂改变了他的看法。那时,杭兰英每天最早出门,最迟回来,跟男人们一样啃着冷“饭头”。“一个女人家一点都不输给男人。”王茂桃服了。

  杭兰英的公正无私,让王茂桃十分敬佩,也时时影响着他。

  有一次,王茂桃的侄子找到了杭兰英,想承包村里的一块土地搞种植业。杭兰英很为难,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是决不允许这么做的,可毕竟是老搭档的侄子,该怎么拒绝呢?

  思前想后,杭兰英决定先听听王茂桃的意见。和杭兰英共事多年的王茂桃深知她的脾气,也知道坏了规矩就是坏了整个村的公平公正。于是,他向杭兰英表明了态度,不同意自己的侄子承包土地。

  这下杭兰英心里有了底,她找来王茂桃的侄子,坦诚地对他说:“从我个人的情感来讲,我与主任一起工作这么多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从村里的‘工作规则’来说,我们是不可以掺杂半点私人感情的,如果破了这个规矩,我们就会陷入被动,这让村民以后怎么相信我们。”

  杭兰英一番诚挚的话,让王茂桃的侄子心悦诚服,也打消了承包祝温村土地的念头。

  眼看着杭兰英每天在村里工作12个小时,村干部们也逐渐开始跟她养成一样的作息规律。“我们的上班时间说是7时30分,但其实大家7时之前就来了。”村干部夏惠芬说。

  杭兰英是个闲不住的人,村干部们也被她带着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早上到了办公室先打扫卫生,不仅是办公室,还包括村民服务中心附近的道路、河道等。

  “在村里干活,工作时间长,脏活累活也不少,有时我们会有点想法,但看看杭书记,做事这么公道,这个年纪还在一门心思为村里的发展忙碌,平时也关心照顾我们,我们还能埋怨什么呢?”夏惠芬说,她暗暗告诉自己:听杭书记的,跟着杭书记干吧!

  家人说:她为村里扑心扑肝

  当许多传统家庭的妻子在相夫教子时,杭兰英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村里,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留给了丈夫。

  那天傍晚,当记者来到杭兰英位于崧厦镇上的家时,她丈夫祝秋潮正好骑着电动车回来。曾当过崧厦中学副校长的老祝,退休后承包了一家厂,平时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后院的一块小菜地是老祝自娱自乐的小天地。浇水施肥、看看蔬菜的长势,是他等待杭兰英时最好的“消遣”。

  “饿死了,饿死了!”晚上6时30分,每天陪着杭兰英一起回家的干女儿黄春芳一路小跑进房间,迫不及待地拿起桌上的一小桶饼干吃起来。“妈妈刚刚又在拔草,一直不肯下班。”黄春芳心疼地说,宛若亲生女儿一般。

  从小几乎没享受过母爱的黄春芳是杭兰英认养的女儿,从12岁起,杭兰英便给了她亲生母亲般的呵护。

  从当年竞选村支书到捐款给村里搞发展,从无私帮助村民到收养干女儿,不管做什么,祝秋潮总是默默支持着杭兰英。

  跟祝秋潮的细心体贴比起来,杭兰英真的算不上是一个好妻子,甚至因为忙着村里的事差点错过了丈夫的70岁生日。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没有比老祝更了解妻子的了,“她这个人呐,爱村胜过爱家,我也习惯了。”

  尽管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总是被妻子“忽略”的老祝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愿望。

  老祝在学校工作时,学校每年会安排教职工做一次短途游。看着别人都带着爱人参加,一向是“孤家寡人”的他很羡慕,心里总幻想着和杭兰英双人游的场景。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祝不想孤零零一个人出游。他几次让杭兰英一起去,杭兰英都说工作忙,走不开。去年老祝70岁,孩子们提议让老两口一起去香港旅游,他很心动,“人家老年人旅游都是夫妻俩一起的,我跟兰英从来没有一起旅游过。”

  但当老祝对杭兰英说起这件事时,杭兰英想都没想便接口,“你自己去吧,我很忙。”虽然心里充满了期待,但老祝早就猜到了这样的结果,“兰英心里装的都是村里的事,就算出去了也不会安心玩的。”

  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了,杭兰英还在工地上转悠。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儿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过年别人家里杀鸡拔鸭,我们还没有过年的迹象,妈妈似乎太不顾家了……”当杭兰英第一次读到儿子这篇日记时,一向坚强的她哭了。是啊,这么多年,她确实只考虑村里的工作,忽略了对家庭的照顾。“儿子,原谅妈妈吧,等以后有时间了,我一定好好补偿。” 杭兰英在心里暗暗地想。

  她何尝不想和丈夫手挽手漫步,何尝不想和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可杭兰英放不下,村民比家里人更需要她。

  舍小家为大家。28年,杭兰英把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在她心里,什么事都比不上村里的事大,什么事都比不上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实在。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兰香愿为百姓来 2014-07-01 3529539 2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