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老家

文章导航

御风而行,奔向快乐老家

  核心提示: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安吉灵峰骑行寻宝活动的参赛者中,有50后的大叔带着老伴骑车游世界;也有95后的高三学生,毕业骑行致青春;还有上海“四剑客”,来到竹乡寻找身心的归所……沿途,我们记录下不同骑行爱好者的动人讲述。故事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渴望在路上,他们热爱乡村生活。轮下风景,分外动人。

高三生:一场骑行,致青春

  【讲述人】张巍、厉隽玮:建德严州中学(梅城校区)高三毕业生,95后,此次“老家”骑行赛冠、亚军。

  6月27日早上6时,我俩从建德出发奔赴安吉,结伴参加“老家”举行的骑行比赛。一路好说歹说,每人另外交了20元行李费,大巴车司机师傅才让我们把赛车安置在车下的行李舱中。抵达安吉时,太阳公公都快下山。主办方安排我们在“竹中驿”青年旅社入住,次日8时开始大赛。

  没顾上吃晚饭,我俩先去勘测赛道,一共10余公里,5个大转弯,坡道簇新笔直,大雨过后能闻到青草香。

  这是我们的毕业旅行,我在今年5月中旬作为定向生考入下沙经济技术学院;而我的“死党”隽玮,这次高考考了469分,他还在等待高考第二批录取分数线。

  我俩都是学校骑行队的成员,功课不紧张的时候,曾骑遍建德周边的公路和缓山。我的捷安特山地车是和老妈“贷款”买来的,打算打暑期工把这3000元还上;而厉隽玮的“宝马”坐骑,是他姐姐给买的。

  发令枪一响,我俩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自行车比赛,起步一定要快。一路上,我们跟在三个常年骑行的“强驴”后面,伺机反超。沿梅灵线两侧的风景美不胜收,在到达灵峰寺前的这段最艰难的上坡路上,我见到了最美丽的茶田,烟雾缭绕,仙气十足。绿油油的层层递进着,一眼望不到边。

  也就是在这段最美的风景中,我和隽玮联手反超了那些“强驴”。下坡一度加速到60码,我们将赛车前盘调至最大,后盘调至最小,握紧车把一路前冲,将他们甩在了后面。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我们冲向终点。

  我们虽然年轻,却是骑行的老手。自行车的比赛如同人生的赛跑,初始阶段要找准方向、探好地形;竞赛中,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最后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这个暑假,我们作别高中生活,我去学习汽修专业,隽玮这个数学好的家伙想要去学经济。我的梦想是做一个高级蓝领,进入大型4S店做汽修,最后拥有自己的高级轿车4S店;而隽玮则想进入银行,变身银行家,未来用高科技智能化的银行信贷帮助穷人。

  车子不算高档,装备也欠专业,但每到骑行时总能感到家人的浓浓爱意。比赛获了奖,我俩将奖品分别寄送给了妈妈和姐姐。

  【记者点评】“老家”举办的骑行活动,成为两人的毕业之旅,令人感动且鼓舞。灵峰骑行的曼妙风景,加上那且行且感的体悟,不只使青春留痕,还唤醒所有人致青春的光荣与梦想。

“一姐”:近自然,恣意人生

  【讲述人】伊红珠,家庭主妇,江湖绰号“一姐”,有8年骑行史仍自称“弱驴”。

  我家在临平,是一位地道的家庭主妇。但做主妇并不意味着我只围着灶台、老公和小孩转,闲暇之余,我还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就是骑行。

  看到浙报“老家”发起这次骑行赛,我觉得活动正规,就和不认识的“驴友”拼车参赛。擦拭车链、检查手刹、更换零部件、上机油……我的骑行史,已经持续了8年。作为杭州的“四海骑行队”的一员,每逢周末就和队友一同骑车龙井村、翁家山。

  坐车太快,走路太慢,只有骑车最适合发现美景。我这人不爱看电视、搓麻将,就是爱玩户外运动。运动过后,烦心事能很快抛到脑后,精神也比他人振奋许多。

  沿途,还可能不经意收获温暖和善意。就像这次灵峰骑行寻宝,每隔不到1000米,就有红马甲志愿者热情地义务服务。一个同伴骑行时不小心蹭破了膝盖,立刻有选手停止骑行去帮他包扎伤口。

  比赛结束后,我骑到大竹园村,“灵峰十景”之一的“蔬香大地”里有几十种果蔬可供免费采摘,这可乐坏了我这位家庭主妇。除了玉米没有成熟,地里的南瓜、丝瓜、苦瓜、葫芦、小番茄,还有黄金瓜都已挂果成熟。每样摘一点,带回去给家人尝鲜。

  地里劳作的农民跃入眼帘,这时时光倒流,我好像猛然间又回到自己的童年。儿时的我,也经常穿梭在田野间,撒欢式地跑来跑去,泥土地上还有我的外婆家。

  田野和乡村承载了我太多儿时的回忆,这次骑行似乎又焕活我生命中对乡土的依恋。下次再来,我会带上儿子,不仅让他体会农事劳作趣味,更让他多接触我魂牵梦萦的土地。

  【记者手记】远离城市喧嚣,骑行在乡间小路上与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和场景相遇,感受着那一份份简单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大庆夫妇:乡野间,有家归属

  【讲述人】杨波和杨满霞夫妇:上世纪50年代生人,来自大庆油田,与“铁人”王进喜家做邻居。

  我和老伴来自“油城”大庆,我是油田工人,她是小学教师。2006年,我们跟随儿女来到千里之外的杭州定居。退休之后的我俩闲不住,总想方设法锻炼身体,孝顺的女儿就给我们各自都买了6000多元的山地车。

  平时,我俩喜欢开着白色的小POLO穿行于浙江的各种乡村,开到喜欢的地方,就停下来住上几天,然后绕着村庄细细骑行。就像这次来安吉灵峰街道参赛,我们没有走国道、省道、高速公路,而是专挑乡间小路行驶。因为在我们夫妇俩眼里,最美的风景在乡村,而浙江的农村又有着中国最美丽的景色。

  浙江气候养人,入冬后我和老伴还能坚持骑行,吸一口山间的暖湿空气,那叫一个享受!而在东北,我那帮热爱骑行的老伙伴,因为天寒风大地面结冰,从11月到次年4月一直没办法骑行。

  与黑龙江相比,浙江乡村的美丽更美在它注重“内外兼修”。几圈骑下来,灵峰就是一个环形大景区。东面浒溪流水潺潺,灵峰的山势与浒溪氤氲构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它与城市只一线之隔,静谧而悠闲。就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两个东北人爱上了这里。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之美推向极致。此次灵峰沿途所见,不仅有修篁翠竹,森异幽绝;山下灵峰村安置小区里,那一幢幢错落有致、明快简约的现代化公寓,也成为令人艳羡的景致。顺着乡间小道一路骑下去,名木众多、修竹遍野、风光旖旎,有看不完的景点。这种山水相映、满眼翠绿的景致,在没来浙江定居之前,只出现在电视机和梦里。

  为了子女,我和老伴辗转迁徙,将“根”南移。没想到的是,生命的笑意,在这草木似锦的剑山湿地绽放,水草的清香也会染绿漂泊的灵魂。前段时间,我和老伴也尝试回大庆骑行,但因为举目四望都是荒芜的盐碱地,最后又回到这里。

  在别处,别人的生活希望多些享受;而在浙江,我们夫妇俩发现,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享受。

  【记者手记】作为此次参赛中年龄最大的一对选手,他们的表现令人钦佩。日暮乡关何处是?老杨夫妇俩以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当机缘把人们抛掷到新环境中时,他们以善于发现美的眼光找到了第二故乡。

四剑客:行喜欢,停也喜欢

  【讲述人】“骑行岛四剑客”——丁伟峰、杨刚、丰鸿平、利竹,生活在“魔都”的白领,时常聚在一起骑行。

  我们这个“神秘组织”是由上海的媒体人(丰鸿平),广告人(丁伟峰)和自主创业者(杨刚)通过微信公共账号自发聚拢起的一个骑行爱好者圈子,团体成立不足月余。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上班族热爱“刷夜”骑行,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骑行这项运动,既将健身与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单车作为身体的延伸,也打破了我们接触自然的限制。

  “即将比赛的前夜,我梦到了自己的故乡。”丰鸿平来自贵州六盘水附近的村庄,若干年前油菜花开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之后的上海生活成为再没有回程的流浪。

  “四剑客”的漂泊经历大同小异,繁华“魔都”里的外来人疲于奔命,拼凑出五味杂陈的现实物语;而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却在异乡安吉灵峰的镜花水月里依稀寻找到自己的身份。

  赛事结束后,误打误撞,我们进入灵峰讲寺。漫步其中,梵音袅袅,一草一木,仿佛皆有佛性。拾级而上,放空所牵所挂,寻得内心的平静。我们这帮热爱骑行的人,在这次活动中,会不自觉地放掉世俗纷扰,在运动中释放原本亲近乡野的本性,回归原始的纯真。

  穿梭于竹海、茶田,你会发现,骑行的意义,有时是在陌生环境中发现另一个属于乡村的自己。它唤醒了我们梦里的“老家”。我们希望,能找到更多心怀骑行梦想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列出梦想清单,在接下来的生命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骑行梦想。孤独星球的创始人Tony Wheeler说,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最困难的问题。多想无益,骑起来吧!

  【记者手记】丁伟峰的行囊里,背着一本徐正林所写的《骑车走运河》,徐先生在40岁时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四剑客”计划发动更多人沿着京杭运河来一场大骑行。他们说,即使人到中年,“说走就走”的潇洒依旧使人难以忘怀,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梦想火种从未熄灭,仍在心中。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8 御风而行,奔向快乐老家 2014-07-01 浙江日报2014-07-0100011;3527579;3527578;3527577;3527580 2 2014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