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泥鳅育苗技术新突破

  本报讯 (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陈位权 陈香娟) 浙江海洋学院储张杰博士带领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6年的刻苦攻关,于最近在国内率先突破了泥鳅育苗的关键技术——泥鳅幼苗的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控,该技术的突破将泥鳅幼苗的养殖成活率从目前的平均5%至10%提高到55%。

  被誉为“水中人参”的泥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市场供不应求,但由于受到泥鳅人工苗种敌害防控技术的限制,泥鳅幼苗培育成活率极端低下,多数只有5%至10%。

  浙江海洋学院储张杰博士带领大学生创业团队发现,泥鳅的敌害很多,如蛙类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蛇类、鸟类、蜻蜓以及肉食性鱼类等。这是导致国内很多泥鳅养殖厂养殖成活率低下、养殖效果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但最终他们得出结论:豆娘幼虫才是导致泥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罪魁祸首。为此,他们研究出破坏豆娘越冬栖息地;阻断豆娘的产卵通道;利用生物操纵技术—泥鳅与豆娘的相生相克的关系防控等多项措施。将泥鳅幼苗的养殖成活率从目前的平均5%至10%提高到55%。

  市场调查显示,国内泥鳅市场年需求量为60万吨至100万吨,供应缺口很大,因而拉动市场价格年年攀升,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所以该技术的突破将为我国泥鳅养殖带来一次新的突破,为渔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泥鳅育苗技术新突破 2014-06-27 3521100 2 2014年06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