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创新垃圾清运方式——
垃圾不滞留 清爽还复来
【编者按】在近期报道中,我们持续关注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减量等话题。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数量猛增,成分更加复杂。村口、河道里堆放的垃圾成为了很多乡村刺目的一景。乡村该怎样从垃圾中突围?是就地处理还是远距离收集?垃圾分类在城市遇到的尴尬,乡村有没有解决之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又能否行得通?今天起,本报特别关注“农村垃圾去哪儿”,敬请垂注。
诸暨创新垃圾清运方式——
垃圾不滞留 清爽还复来
本报诸暨6月24日电 (记者 陆遥 诸暨日报记者 翁均飞) 上午9时50分,清运工方和有驾驶一辆装满垃圾的拖拉机回到诸暨市大唐镇垃圾中转站,一进门,首先在一个地磅上停留了一下。
“3440公斤!”管理地磅的孟锡泉在表格上记录下来。老孟点着手里的两张表说,“现在,每辆进入中转站的垃圾车都要来这里‘掂掂分量’,几点到达,载重多少,一目了然。”
这是诸暨大唐镇创新垃圾清运方式的“新招”。4月起,垃圾清运工的工资要根据清运的垃圾吨数来计算,按劳计酬,多劳多得。
“大唐镇的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总数超过10万人。”分管环境卫生的大唐镇党委委员蔡英说,大唐镇共有130多座垃圾站房,由于人口结构和产业特色,导致日产垃圾量高于其他镇街,“去年经压缩由诸暨市建设局运走的垃圾就有27462吨,占诸暨全市的10%以上。”真正是强度大,任务重。
垃圾数量多,清运工人就想着如何“减负”。过去,为减轻清运压力,一些环卫工人会偷偷焚烧垃圾,倾倒垃圾。由于范围广,站点多,有关部门难以监管。结果是污染了集镇空气环境,垃圾清运也不及时,居民频频到镇里投诉。
为了解决垃圾滞留和焚烧两大瓶颈问题,今年1月,大唐镇在垃圾中转站安装了地磅,对进站垃圾实行称重考核。大唐镇政府在与暨阳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的保洁合同里设立了年终奖励制度,规定以上一年度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为标准,超出部分按照每吨70元进行奖励,但总奖励金额不超过合同价的10%。
新政实行后,一招见效。“垃圾变废为宝了。”暨阳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祝英说,奖励政策施行后,保洁公司不但给垃圾清洁工增加了工资,还免费提供中餐,大家干活的热情更高了。“这是我们5月初制定的标准。”何祝英翻开一本手册,31位清运人员每人的职责范围、清运里程、近2个月来的清运数量都有明确记录,以此来制定奖惩标准,管理上更直观也更公平。“工作勤快点的,收入比往年增长10%。”何祝英透露。
“现在烧垃圾就是烧钞票,谁还会去偷偷焚烧啊!”清运工孟绍力说,凌晨两三点起床,一天拉四五趟,平均能拉2吨多。要是放在以前,下午一般都不出去清了。
“垃圾论斤卖带动了清运工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清运能力。”蔡英说,“这几天又在开展新一轮的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还将环境卫生纳入‘一张网’工程进行管理考核。”不仅如此,镇里新增了机扫车、快速保洁车、高压清洗车等环卫设备,还通过洒水车、广播台等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大家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共同创造美丽大唐。
看到环境的变化,许多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感染。跟着方和有来到大松村,垃圾站房边没有倒出来的垃圾,一些村民主动把自家垃圾扔到清运车上,真正实现了不落地倾倒。“以前大松被称为垃圾村,苍蝇蚊子满天飞。”56岁的村民杨幼君说,“现在清扫干净,清运勤快,天天都弄得煞清爽,家园真是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