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师生,世上最美的缘”寻访征集受热捧
今夏再续师生缘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冯益飞
本报讯 那年,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是他告诉我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在我对前途一片迷茫的时候,是他为我拨开迷雾指引方向;在我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他在我身后一如既往地报以慈祥的笑容……他,就是我的老师——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位老师值得回忆值得感恩。
本报与省教育厅联合发起“师生,世上最美的缘”寻访征集令(见6月20日本报13版)后,短短几天时间,就引爆了暑假前夕的大学校园,大学师生通过不同途径表达了他们的感想。在微信平台上,粉丝对于活动的反馈同样热烈,“活动大赞!我想老师了!”“暑假去探望一下高中老师。”“听说初中老师生孩子了,我顺便去看看她孩子吧!”“作为老师,实在太喜欢这样的活动了!”……每天都有类似的留言在不断更新。
浙江工商大学的大三学生蒋倩雯看到本报活动后第一时间来电说,看到征稿令后她感触良多,决定今夏就去寻访自己的老师。“每个老师都对我有特别的意义,但最想见的还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蒋倩雯原在乡镇小学上学,三年级时转校到了县城的实验小学,初来乍到的她因为陌生而带来了不适。她的班主任黄老师在她无助时总会给她贴心的照顾。“这个夏天,我要带着当年的合影去看她,再去回味那些年和黄老师的故事。”
赵诗雨是我省某高校官方微博的小编,她看到征集令后第一时间就用微博表达了对恩师的想念,并来电向本报建议:“或许我们不一定都有时间,但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也可以对恩师进行一次微寻访。”
毕业季荡漾开的浓郁师生情更让征集令中的“师生缘深”得到了广泛共鸣,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在微博里感叹:“这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张张同学们簇拥着老师的照片,有老师说,这个职业太神圣,也有老师说,此时最幸福。”
陈浩是杭州萧山三中的老师,也是学校新疆部主任,活动征集令触动了他在这个毕业季和学生分别的离情,“前几天,刚刚送别第一批新疆班学生,从杭州到乌鲁木齐,一路相处特别难忘。生活中,他们叫我‘陈爸爸’,让我非常感动。”陈浩诚恳地说,“老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学生就是我们的宝。他们能回来看看我们,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欢迎同学们回家!”
“寻访恩师,其实是一种感恩的体现。” 德清县禹越镇高桥中心小学数学老师王玉莲非常支持寻访征集活动,“乡镇小学的很多学生读大学后都去了城市,回来的机会不一定很多。贵报的活动让课堂的感恩教育变成了现实行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杭州朝晖幼儿园的老师高虹说:“对幼儿园老师来说,学生就是自己的子女,但能回到幼儿园来看我们的同学不多。看到征集令后我特别激动,我想你们,孩子!”
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代社会,师生之情往往也会滋生出友情和别样的亲情,学校也便成了老师与学生的“家”。
常回“家”看看,这个夏季,我们相约再续师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