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政策结出苦果,极端组织横行无阻
伊拉克乱局美国造
过去十几天来,伊拉克安全形势急转直下,极端组织武装以闪电之势攻城略地,直逼首都巴格达,令美国和世界震惊,然而奥巴马政府至今仍拿不出良策帮助伊拉克政府应对危局。
实际上,伊拉克只是美国中东困局的一个缩影,美国正在自食其中东政策的灾难性后果。
战况:东西北三线拉锯战
6月6日至今,盘踞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西部的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与政府军爆发激烈冲突。10日,巴格达派来指挥战斗的迈赫迪·萨巴赫中将突然下令部队从摩苏尔撤离,反政府武装迅速跨过底格里斯河占领了这座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并在当地政府大楼升起象征“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
在拿下摩苏尔后,反政府武装士气大振,一路驱赶安全部队向首都巴格达方向挺进。并于12日下午占领萨拉赫丁省首府、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及附近的杰拉姆市。到13日,反政府武装已经占领了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西部安巴尔省和东部迪亚拉省的大片地区。
10日摩苏尔沦陷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紧急宣布实施最高警戒,并呼吁议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13日,马利基突访提克里特临市萨迈拉,为前线部队打气:“萨马拉不会是最后的防线,而是收复失地的集结点和跳板”。双方不断在东、西、北三线展开你来我往的争夺,伊国内冲突进入到“拉锯战”阶段。
在东线的迪亚拉省,反政府武装控制了该省四市周边的大约60个村庄,并不断谋求对包括首府巴古拜在内的一些城市发动进攻。该省的战局错综复杂,除了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外的争夺外,库尔德武装目前控制着萨阿迪耶和盖拉塔佩两座城市。
在西线的安巴尔省,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围绕1月份即被占领的费卢杰和西部叙伊边境的加伊姆市展开争夺。加伊姆市通往叙利亚的边境检查站在一周之内发生三次攻防转换。
在北线的尼尼微省,地面战斗主要围绕摩苏尔以西70公里的泰勒阿费尔市打响。政府军刚刚在15日赞扬该市居民“协助安全部队击退了武装分子的进攻”,武装分子在16日就攻进该市,17日完全控制市区,政府军在17日又夺回该市西郊的重要军用机场。
头目:被称为中东新拉丹
当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横扫伊拉克多地,“巴格达迪”这个许多人此前并不熟悉的名字一下子闯进了国际视野。“世界上最危险的人”、“新本·拉丹”……作为ISIL的头号人物,巴格达迪有多个令人生畏的头衔。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ISIL的头目自称名叫“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许多巴格达迪的手下都没见过他的真容,他在发表讲话时从来都戴着面具。正因如此,法国《世界报》把他称作“隐形圣战者”。虽然行事神秘,媒体从巴格达迪的种种蛛丝马迹中为他勾勒出一个大致形象:决策精明、财力雄厚、心狠手辣,会毫不犹豫地清除一切拦路石甚至包括之前的盟友。巴格达迪抓到俘虏后会一律枪毙或砍头,并拍下行刑过程发布到网上。美国《时代》杂志将巴格达迪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美国2009年悬赏1000万美元取巴格达迪首级。在这份悬赏名单中,只有“基地”组织头目扎瓦赫里的悬赏金额(2500万美元)超过巴格达迪。
一份由“圣战者”公布并被广泛引用的资料显示,巴格达迪1971年生于伊拉克北部城市萨迈拉,本名叫阿瓦徳·易卜拉欣·阿里·巴德里·萨马赖,是一名逊尼派穆斯林。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时,巴格达迪还是一名伊斯兰教学者。战争期间,巴格达迪在伊拉克东部成立一支武装组织,但一直默默无闻。2005年,巴格达迪被美军抓获,在伊拉克南部的“布卡营”关了4年。中东“观察”网说,正是在那里,巴格达迪结识了“基地”组织的重要人物。2010年,“基地”组织几名重要人物相继被击毙,声望渐增的巴格达迪开始掌权。不过后来,巴格达迪与扎瓦赫里产生矛盾,并最终脱离“基地”。
在脱离“基地”组织后,巴格达迪摇身一变成为扎瓦赫里的对头,开始从也门和索马里等国“基地”组织分支中吸收成员,一步步蚕食“基地”力量。在“圣战者”眼中,巴格达迪威望已超过扎瓦赫里,“支持者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给巴格达迪写信,宣誓对他效忠”。
巴格达迪的支持者认为,巴格达迪与本·拉丹目标一致——寻求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巴格达迪计划以他占领的伊拉克北部地区为根据地,向周围扩张,最终建立伊斯兰国,在全球发动圣战。巴格达迪因此被法国《世界报》冠以“新本·拉丹”称号。2011年5月拉登被击毙后,巴格达迪曾誓言复仇,宣称要在伊拉克全国制造百起恐怖袭击。今天看起来他所实现的远超当初的目标。路透社说,巴格达迪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不光在中东招募成员,还向美欧“圣战者”敞开大门,将他们训练得“无畏且残忍”。
6月14日,ISIL武装人员处决大量俘虏的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据ISIL自己透露,数量达1700人之巨,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伊拉克国内多年来发生的最大规模屠杀事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实证了巴格达迪与ISIL的残忍。
代价:美国泥足将难拔出
目前,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已向美国紧急求援,要求美方出动战机或无人机对反政府武装实施空中打击。这给奥巴马出了道不小的难题。
从伊拉克撤军一直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做一项外交成就加以宣扬。然而,自美军2011年底拔腿走人后,伊拉克暴力和流血不断,2013年更是达到一个高峰,8000多人死于非命。
美国反恐十多年,打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同时利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地清剿武装分子,到如今却发现“基地”组织遍地生根。奥巴马5月底在西点军校阐述美国外交政策时承认,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面临的“最直接威胁”仍是恐怖主义。
面对厌战情绪强烈的美国民众,中期选举之年卷入中东另一场内乱,对奥巴马及其所属的民主党而言无疑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
更何况,伊拉克当前乱局并非仅仅涉及伊拉克一国。作为逊尼派极端组织,ISIL向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发起的攻势,实际上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争夺中东控制权之战的反映。同为什叶派的伊朗已经表示,它将采取“一切手段”保卫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圣地。马利基17日也指责逊尼派大国沙特阿拉伯向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提供资金和精神支持,应就伊拉克国内当前严重武装冲突承担责任。
然而,如果坐视ISIL肆意扩张,伊拉克有可能沦为极端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又一“立足点”。这是美国朝野最不愿看到的景象。
奥巴马第二任期已经过去一年半,他和国务卿克里苦心推动的以巴和谈再次陷入停顿;叙利亚战火仍在燃烧,生灵还在遭受涂炭;伊朗核谈判艰难前行,前景不甚明朗;利比亚武装冲突再起;埃及局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国和北约撤军后阿富汗前景不容乐观;而美国和传统盟友沙特的关系因叙利亚内乱和以巴和谈而疏远,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因伊朗核谈和巴勒斯坦等问题而紧张。显然,美国的中东战略和政策虽然一再调整,仍然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地区的实际矛盾和冲突。
面对伊拉克乱局,奥巴马政府颇为踌躇。所派遣的275名美军虽声称是为了“保护”美国驻伊使馆,但其行动绝非仅限于此。美正在考虑的“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诸般无奈之下,与伊朗进行合作成为政策选项。克里表示,“如果伊朗能对改善事态有所贡献,我们很乐意与其讨论。”
不过,与伊朗合作,美国也有难解的“心结”。美籍伊朗人全国委员会政策主任贾贸尔·阿布迪表示,美国想与伊朗合作原因有二:一是双方在寻求地区稳定上有共同目标,即防止伊斯兰“圣战”分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继续坐大;二是美国或想借助伊朗获取在该地区的情报信息。双方可能会通过政治途径推动和解,但双方关系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伊核谈判的结果,并且美国不愿意看到伊朗地区影响力增强,担心地区盟友对美伊合作的忧虑,都是不利于合作的因素。
中国:中资企业波及不大
尽管伊拉克安全局势近来骤然恶化,但鉴于武装冲突暂未波及华人聚居区,除了部分地区汽油短缺、商人生意受损外,在伊华人生活目前基本正常。中国驻伊拉克使馆与伊方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为中企和当地华人安全防范做好指导。
据了解,目前在伊拉克共有1万多名中资企业员工,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铁和华为在内的一些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华人大多分布在伊拉克南部什叶派省份、北部库尔德地区和首都巴格达,中方参股的石油项目也主要在南部省份。而近日反政府武装暂未波及巴格达及其以南地区。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区相对独立,被攻击的可能性极小。
一名在南部巴士拉省西古尔纳油田工作的中石油员工告诉记者,油田员工都集中生活在营地里,“没感觉有什么太大变化,大家对乱局也比较适应了”。该员工说,目前中石油还不会从当地撤离,“但我们做好了完善的预案,并进行了演习。”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官员对记者说,武装冲突爆发以来,使馆密切关注伊拉克安全局势的发展,已经通过使馆网站发布安全提示,提醒并指导中国企业和机构加强安全防范,远离交战区。
德国柏林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认为,从叙利亚、利比亚的经历来看,反政府武装如果真有政治野心的话,对外国人会保持克制,因为一旦建立政权他们还需要其他国家的承认、国际支持以及投资。
中国中东学会一名专家表示,伊拉克如今的乱局美国难脱干系,因此帮助伊拉克恢复稳定的责任主要在美国。中伊合作不仅对中国有利,也有利于伊拉克的发展。中国可以在中东地区采取一些主动策略,比如给予伊拉克政府必要的帮助,协调美国与伊朗等国的合作,但中国不能引火烧身,替美国承担责任。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