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世界杯特刊

入乡随俗的人字拖

  本报巴西里约热内卢6月19日电

  记者 顾周浩

  知道我要来巴西采访世界杯,就有朋友要求带双哈瓦那拖鞋回去。而每次我都会努力纠正对方,这不是哈瓦那拖鞋,这是哈瓦伊纳拖鞋。一个音节的差距,把巴西的“国拖”按上了古巴首都的名字,是不是也能算谬之千里了。

  想起来这种事也不奇怪,虽然同为金砖国家,但是在中国能说葡萄牙语的人,恐怕比巴西能说中文的人还少。记得前几届世界杯的时候,国内还有将巴西球员名字中的吉尼奥翻译成金霍,尼尼奥翻译成宁霍的故事,更别说是一个商品名称的翻译了。

  要带鞋作为礼物,鞋码是非常重要的。来巴西前想找个哈瓦伊纳的专柜做些功课,才得知在杭州这一品牌已经撤柜,无缘得见了。不过据说撤柜前,由于这种拖鞋图案设计鲜艳美观,再加上是舶来品,卖得并不便宜,价格很是高大上。

  在巴西,这种拖鞋却是彻彻底底的大众产品。特别是在里约这样的海滨城市,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卖哈瓦伊纳拖鞋的店铺,就连路边的报摊上,也会挂着几双出售。产品很平民,价格自然不会太贵。最基本的款式只要15雷亚尔左右,折合人民币不到50元。为本届世界杯推出的有各个球队名字的特别款,也只在25雷亚尔左右,折合人民币80来块。就算最贵的女式坡跟拖鞋,也不过四五十雷亚尔。考虑到巴西的物价,一小盒西红柿都要10雷亚尔左右,这个价钱的拖鞋真的算是白菜价了。

  哈瓦伊纳拖鞋创立于1962年,其最初的设计灵感本是来源于日本木屐,针对的顾客是采集咖啡的工人。因此价格低廉,无需包装,直接就在杂货店中出售,当时也就是三五个雷亚尔一双。在上个世纪年代,哈瓦伊纳在巴西的销量,每年可以达到8000万双。

  不过人字拖制造简单,又没有专利权的限制,因此仿制者和竞争者也就随之而生。哈瓦伊纳拖鞋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记者在里约就见到一种以著名海滩伊帕内玛命名的人字拖,价格只有哈瓦伊纳的三分之二。

  面对竞争,哈瓦伊纳拖鞋开始走时尚化和高档化的路线。精心设计图案,推出不同款式。特别是在1998年世界杯期间,哈瓦伊纳推出的纪念款拖鞋大受欢迎,也算是借助世界杯成功突围。从此哈瓦伊纳拖鞋名声大噪,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1世纪最酷的50种设计之一。近几年来,哈瓦伊纳拖鞋的销量每年在一亿双以上,其中10%出口海外。

  虽然已经走上了高大上路线,哈瓦伊纳拖鞋在某些方面还是保持平民本色。比如迄今为止,这种拖鞋在销售时仍没有包装,只是用一条塑料丝将两只鞋绑在一起。店家最多给你个塑料袋将鞋装起来。

  另外,据说哈瓦伊纳还有一个隐藏特效。几个常住巴西的朋友就极力建议,到了巴西,先买件当地俱乐部的球衣,再买双哈瓦伊纳拖鞋。这样走在巴西大街上,就和当地普通民众一个打扮,安全系数顿时暴增。


浙江日报 世界杯特刊 00008 入乡随俗的人字拖 2014-06-21 3518184 2 2014年06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