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仙居残疾青年陈军敏愈挫愈坚——

稻草画 绘人生

  记者 斯信忠 县委报道组 张肖斌

  走进仙居县淡竹乡尚仁村陈军敏家的三楼,只见朝南的一个房间,到处都是他的作品,《杨梅》《梅鹤同春》等构图精致、志趣高雅的乡土题材作品映入眼帘。这些画作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稻草粘贴出来的。

  今年33岁的陈军敏,因先天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行走不便,但是,勇敢、坚强的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书写出了追求艺术的动人故事。

  桌上摆放着的纸、笔、稻草、电熨斗等,就是陈军敏创作的物件。这门纯手工艺术,是以稻草为原料,利用其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创作出用料环保、形象逼真的作品。

  稻草画创作,先是根据设想画面,用铅笔画在白纸上,然后根据场景,将已处理干燥的稻草剪好贴上去,说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不容易。陈军敏说,从构思到完成,一幅画大概要花一周时间,如果创作比较大幅的作品,至少得半个月。

  说起《相伴一生》这幅画,陈军敏说:“这幅画荷叶、荷花相映成趣,两只鸳鸯相伴相随,主景之外大片留白,既有中国写意画的空间,又有西方写实画的味道。这幅画我花了10多天才完成,鸳鸯的羽毛,是我把稻草贴上去后,用剪刀一下一下剪出来的。”

  “我现在画草图,就是当时学做衣服时画草样打下的基础。”陈军敏说,现在用电熨斗熨稻草,轻重缓急都要拿捏好,这些也是当时熨衣服积累的经验。

  陈军敏没有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他就根据观察的景象,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景物制作出来。家乡神仙居景区、淡竹清幽的山水、耸入云霄的天柱峰等景色,经他用稻草这种普通物件加工后,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寄托着他成长的故事和他对家乡的情怀。

  一位椒江书画收藏爱好者,慕名驱车来到陈军敏家,购买了一幅稻草画,以丰富自己的藏品。

  淡竹乡领导对陈军敏也很关心,乡党委书记马敏娅说,乡里准备就近择地给他开办一家个人工作室,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陈军敏的稻草画作品。同时,还要帮助联系专业老师,辅导陈军敏提高绘画技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稻草画 绘人生 2014-06-21 3518087 2 2014年06月21日 星期六